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
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
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
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
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
胡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
此身役万物,不使一物偏。
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圆。
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
携琴玩空樽,惟我乐也天。

【注释】

家侄:对家中晚辈的亲称。季高:即王季高,作者的侄子。止酒戏赋二首: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止酒:饮酒。戏赋:即以诙谐的口吻来作赋。

从任:随从任官。计林田:计算土地、粮食。林田:指田园、农田。

倦束带:厌倦了官场上的服饰。束带:古代官员上朝或祭祀时所戴的帽子,也指官服。

唾弃:唾弃不屑一顾。飘烟:随风飘扬的烟雾,比喻轻浮、无根之物。

无酒每从人:没有喝酒时常跟随别人。此:指作者自己。

兹事:此情此景。可怜:值得怜悯。

醉来便逐客:醉酒之后常常被客人赶开。逐客:驱赶客人,这里是说不招待的意思。卿去我欲眠:你离去我便想睡觉。卿:你。去:离开。

了知:明白知道。此贤胸:了解这位贤人的内心。贤人:品德高尚的人。此贤胸: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超然:超脱于世外的样子。

胡为:为何。遽止酒:突然停止喝酒。

役物:《庄子·刻意》:“古之存者,比化(通“现”)于太清(指自然),而游于天地之外……夫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穷,变化无穷,不知老始,亦不知春秋。”这里用其意,形容人生在世间,与万物为伍,与万物同化。

不使一物偏:不偏袒任何物,不偏颇,公正无私。

有偏即是累:有了偏心便是累赘。累:拖累,引申为烦恼、负担。

性皆非圆:天性都不可能完美,圆融。

忘酒:忘记喝酒。

忘酒忘琴:忘记喝酒,忘记弹琴。

携琴玩空樽:带着琴来到空荡荡的酒杯前。

惟我乐也天:只有我能欣赏这无边的宇宙之美。

【赏析】

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

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

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

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

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

胡为遽止酒,而作止酒篇。

此身役万物,不使一物偏。

有偏即是累,在性皆非圆。

我樽可忘酒,我琴故无弦。

携琴玩空樽,惟我乐也天。

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每两句成一组,第一组为“渊明出从任,初亦计林田”,第二组为“一朝倦束带,唾弃如飘烟”,第三组为“无酒每从人,兹事若可怜”等四句,都是诗人的自况。第四组是诗人对于侄子王季高的劝戒和希望,第五组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写诗人对于侄子王季高的劝戒和希望,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认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首先指出了侄子王季高的性格特点,即“无酒每从人”。这个特点表明了他不能像一般人那样饮酒享乐,而是常常追随别人饮酒,表现出他的谦卑和随和。但正是这种谦虚的态度却让他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使他陷入了世俗的纷扰之中而感到厌倦。接着,诗人用“醉来便逐客,卿去我欲眠”这两句话来描绘他的状态。当他喝醉后就会被别人赶走,而他则想要睡觉。这表明他已经丧失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变得任性而放纵自己。最后几句“了知此贤胸,醒醉皆超然”则是诗人对于侄子王季高的深刻了解和期待。他认为他虽然有着贤人的胸怀,但却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总是沉溺于世俗之中而无法自拔。因此,他希望侄子王季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侄子王季高的描写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人生的态度。诗人认为人应该像树木一样生长而不为世俗所左右,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这种思想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成为他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