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居里间,连墙绝未去。
非我敢杜门,客实莫我顾。
颓然坐空庐,习懒已成痼。
惟有一束书,遮眼慰迟暮。
周郎来何许,文字得我怖。
渊源笑鲵桓,采色隐豹雾。
追随古河洲,山色入幽步。
诗文互徵逐,酒鸾及时具。
如我众弃馀,君意独何慕。
入兰不知芳,逐臭无乃误。
君亦忘机人,足迹乱鸥鹭。
堂前种白莲,心境涵净土。
观空本无说,因物自吐露。
往来忘时节,相对两如寓。
屈指说去官,始忆三年住。
冁然同一笑,岁月真脱兔。
我不记前三,更问末后句。
【注释】:
- 自我居里间:自己住在里间,即内室。
- 连墙绝未去:门与邻居的墙相接的地方也未曾去过。
- 非我敢杜门:不是我敢于关闭门户,不与世俗往来。
- 颓然坐空庐:颓然地坐在空荡无客的屋子里。
- 习懒已成痼:养成了懒惰成了痼疾。
- 惟有一束书,遮眼慰迟暮:只有那一卷卷的书,能安慰我这迟暮的老人。
- 周郎: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周瑜,字公瑾。
- 文字得我怖:写文章的文字使我害怕、恐怖。
- 渊源:源远流长,指学识渊博。
- 追随古河洲:追随古时黄河边上的沙洲。
- 山色入幽步:山色进入了幽静的小路上。
- 诗酒及时具:诗歌和美酒是及时准备好的。
- 如我众弃馀:像我这样的人被大家所抛弃。
- 君意独何慕:你对我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呢?
- 忘机人:忘却机巧的人。机巧,这里指世事的纷扰。
- 足迹乱鸥鹭:足迹杂乱地搅扰了鸥鸟和鹭鸶。
- 堂前种白莲:在厅堂前种上了白莲。
- 观空本无说:观察虚空本来无需言说。
- 因物自吐露:因为事物的存在自然就会流露。
- 往来忘时节:来往中忘记了时间。
- 相对两如寓:相对而坐好像寄身在外。
- 屈指说去官:屈指数算着辞官的时间。
- 冁然同一笑:忽然之间一起放声大笑。
- 岁月真脱兔:岁月真是像脱缰的野兔一样迅速流逝。
- 我不记前三:《离骚》的前三章我已忘记。
- 更问末后句:还想问最后一句是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归安周县丞的七律。全诗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宦游生涯的辛酸和感慨。
第一联“自我居里间,连墙绝未去”,写自己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诗人用“自我”二字,表明自己的孤独和清高;同时,用“里间”、“连墙”,写出了自己的闭塞和与世隔绝的状况。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联“非我敢杜门,客实莫我顾”,写自己不愿闭门谢客,是因为有知己的朋友需要我的帮助。这既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隔绝的心情,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第三联“颓然坐空庐,习懒已成痼”,写自己长期闲居无事,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这句既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暗示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第四联“惟有一束书,遮眼慰迟暮”,写自己唯有读书来打发寂寞的时光,以此安慰自己迟暮的生命。这里的“束书”,既指书籍,也暗喻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第五联“周郎来何许,文字得我怖”,写朋友来访时的情景。诗人用“文字得我怖”来形容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既表现了自己的孤傲,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恶。
第六联“渊源笑鲵桓,采色隐豹雾”,写诗人嘲笑那些庸俗浅陋的文字,它们如同小河里的泥鳅和大雾中的豹子一样,难以捉摸。这里的“渊源”和“采色”都是比喻,用来形容文人的文风和才气。
第七联“追随古河洲,山色入幽步”,写诗人跟随古人的脚步走在河边,欣赏着美丽的山水景色。这里的“古河洲”和“幽步”都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底蕴。
第八联“诗文互徵逐,酒鸾及时具”,写诗人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酒杯和鸾凤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的“征逐”和“及时具”都是形容生活的态度和情趣。
第九联“如我众弃馀,君意独何慕”,写诗人认为自己是被众人遗弃的人,但友人却唯独对他有所眷恋。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
第十联“入兰不知芳,逐臭无乃误”,写诗人进入书房闻到的是兰花的香味,而不是臭味,这是因为他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这里的“入兰”和“逐臭”都是形容人的品行和态度。
第十一联“君亦忘机人,足迹乱鸥鹭”,写诗人认为友人是一个忘却机巧的人,所以他的足迹会扰乱鸥鹭的生活。这里的“忘机”和“乱鸥鹭”都是形容友人的品性和行为。
第十二联“堂前种白莲,心境涵净土”,写诗人在庭院里种植白莲,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心境。这里的“白莲”和“净土”都是象征性的词语。
第十三联“观空本无说,因物自吐露”,写诗人认为观照虚空本身就是不需要言说的,因为万物的存在本身就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里的“观空”和“吐露”都是形容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第十四联“往来忘时节,相对两如寓”,写诗人和朋友在一起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就像寄身在外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的“忘时节”和“如寓”都是形容两人之间的默契和亲密。
第十五联“屈指说去官,始忆三年住”,写诗人计算着辞官的日期,这时他才想起已经在这个地方住了三年了。这里的“屈指”和“始忆”都是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回忆的过程。
第十六联“冁然同一笑,岁月真脱兔”,写诗人和朋友突然放声大笑,感叹岁月真的像脱缰的野兔一样飞逝而过。这里的“冁然”和“脱兔”都是形容笑声和时光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和交流,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己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