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纸空箱后,高牙拂断霓。
还符翠洲梦,来见石门题。
架竹生新径,诛茅得旧蹊。
阴崖走别洞,阳岭带回溪。
吟桂人非隐,逢花客自迷。
虚中存纳受,绝壁阻攀跻。
地远饶征戍,君来息鼓鼙。
吏闲眠麂鹿,民乐戏凫鹥。
胜事时相遇,芳樽手屡携。
清风与诗句,留与昔贤齐。
我们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谏纸空箱后
- “谏纸”通常指的是一种用于书写的纸张。在这里,它可能是指某种公文或者文书。“空箱”则暗示了这些公文或文书已经封存或发送。整体上,这句可能是在描述某人正在处理一些需要提交的公文或文书。
- 高牙拂断霓
- “高牙”是一种古代官衙建筑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较高的位置。“拂断霓”意味着这种建筑非常壮观,其高度足以让彩虹般的霞光在其下消散。这句可能是在赞美这种建筑的美丽和壮观。
- 还符翠洲梦,来见石门题
- “符”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凭证或证明。“翠洲梦”可能指的是一个美好的梦境或幻想。“石门题”则可能是在某个地方留下的名字或标记。这句可能是在描述某人完成了某项任务或达成了某个目标,并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或名字。
- 架竹生新径,诛茅得旧蹊
- “架竹”可能是指在竹林中搭起桥梁或搭建其他结构。“新径”意味着这条新修建的道路或路径是全新的。“诛茅”则是清除茅草的意思。整体上,这句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地方正在进行道路建设或改造,并且这条新修建的道路或路径是全新的。
- 阴崖走别洞,阳岭带回溪
- “阴崖”和“阳岭”分别指代山的两侧。“走别洞”可能是指穿过山中的其他洞穴或路径。“带回溪”则可能是从山中的另一条路径返回到原来的溪流或其他水源。这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人或一组人穿越山中的多个路径或洞穴,并最终找到一条回到原来路径或水源的路。
- 吟桂人非隐,逢花客自迷
- “吟桂人”可能是指那些喜欢吟诵桂花的人。“非隐”表示这些人并不是隐士或隐居者。“逢花客”可能是指那些喜欢欣赏和采摘花朵的人。“自迷”则意味着这些人自己可能会因为过于沉迷于赏花而陷入困境或迷失方向。这句可能是在批评某些人过分追求名利或享受,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责任。
- 虚中存纳受,绝壁阻攀跻
- “虚中”可能指的是空旷的地方或虚无的空间。“纳受”表示接受或包容。“绝壁”指陡峭的悬崖峭壁。整句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地方有广阔的空地,但悬崖峭壁的存在使得人们无法轻易攀登或到达。这句可能是在强调某种自然或地理障碍的存在,使得人们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愿望。
- 地远饶征戍,君来息鼓鼙
- “征戍”可能是指军队的驻守。“地远”表示这个地方距离中心区域较远,需要更多的军队来驻守。“君来”可能是指某个君主来访或来到这个地方。“息鼓鼙”则是指停止使用鼓和军号等军事设备。整句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地方由于距离中心区域较远或有战事等原因,需要更多的军队来驻守或保卫。同时,也可能在暗示某个君主的到来能够带来和平或安宁。
- 吏闲眠麂鹿,民乐戏凫鹥
- “吏闲”可能是指官员们暂时没有公务或职责。“眠麂鹿”可能是指官员们悠闲地休息或睡觉时看到麂鹿等野生动物的情况。“民乐戏凫鹥”则可能是指民众们快乐地玩耍或嬉戏,与鸭子和鸥鸟等动物玩耍。整句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地方官员们在闲暇之余与大自然亲近,观赏野生动物并与民众一起享受快乐生活的景象。
- 胜事时相遇,芳樽手屡携
- “胜事”可能是指美好的事情或经历。“时相遇”表示这些美好的事情经常在不经意间发生或出现。“芳樽手屡携”则是指拿着芬芳的美酒不断品尝或饮用。整句可能是在描述在某个地方,人们经常会遇到令人愉悦的美好时刻,而这些时刻也常常伴随着美酒的陪伴。
- 清风与诗句,留与昔贤齐
- “清风”可能是指凉爽的风或者清新的空气。“诗句”可能是指优美的诗歌或文章。“昔贤”可能是指过去的贤者或智者。整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与古人的智慧相媲美,并为后世的文人雅士所传颂。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