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
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
【释义】
长年忆念杭州的吴山,山上古庙森森,是吴国丞相的祠墓。庙前的江水汹涌澎湃,像要冲开闸门一样,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吼。我怀念那千古以来的遗恨,它依然高扬。
黄昏时乌鸦日暮归巢鸣叫,有时阴云笼罩着祠宇,使殿宇显得阴暗。自从离别后,我一直未能到谒灵祠,只能遥遥地在江边祭奠,敬献一卮美酒来表达我的哀思。
【注释】
1.馀杭:杭州的别称。
2.长忆:长期怀念。
3.森森:树木苍翠茂盛貌。
4.相:指丞相。
5.吴相:指吴国的丞相。
6.江水:指钱塘江。
7.恨犹高:指对吴国的灭亡之恨还很高。
8.寒鸦:天色阴沉时,乌鸦叫声凄惨。
9.鸣还聚:指乌鸦傍晚时聚集在一起啼叫。
10.时有阴云:不时有乌云密布。
11.遥奠酒盈卮:遥祭时,酒杯里斟满酒,表示虔诚。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诗中作者以“吴山”为题,追忆了杭州的风光。诗人在吴山游览时,不禁想起吴国的衰亡,而吴国的丞相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范蠡、文种。诗人对吴王夫差和范蠡、文种都曾有所了解。因此,当看到吴山上的庙宇和江水时,他自然会联想起这些历史人物。“吴山”,即今天的武林山(位于杭州市)。“庙前”,指山上的吴山庙。“江水怒为涛”,是说钱塘江上的潮水汹涌澎湃,如同怒涛一般。这两句写景,气势磅礴,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势,从而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作了铺垫。
“千古恨犹高。”是说这千百年来的遗恨仍然高高地存在。这里所说的“遗恨”指的是吴国的败亡。范蠡、文种辅佐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但最后又背叛了勾践,自己却逃往齐国隐居起来。后来越国被齐、楚等国所瓜分,范蠡、文种也只好再次出山,去帮助其他诸侯国实现统一大业。然而,他们并没有成功。相反,他们在帮助齐、楚两国消灭其他诸侯国的过程中,又先后背叛了齐、楚两国的君主,最后又回到齐国隐居起来,最终也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因此,他们的遗恨是很高的。“千古恨犹高”,既表达了诗人对范蠡、文种等人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这种感慨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它说明诗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偷生,而是想寻找一种更高尚的生活方式。这种追求,正是诗人在后来创作《过零丁洋》时所表现出来的。
“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寒鸦”,指天色阴沉时的乌鸦。“时有阴云笼殿宇”,是指有时乌云密布,遮住了殿宇的光亮。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天空中乌鸦归巢鸣叫,不时有阴云遮住殿宇的光明。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幅很凄凉的景象;但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心情的象征。因为在这种景象中,诗人感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这种感受正与他在吴山上看到的情景相一致。因此,可以说,这两句诗既是对吴山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心情的流露。
“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谒灵祠”是指拜谒吴山庙。“遥奠酒盈卮”,是指诗人站在庙外向里面奠酒,酒杯里斟满酒。“盈卮”,是满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自从分别之后,一直未能到谒吴山庙。虽然很想拜谒灵祠,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在远处向里面奠酒,以示虔诚。“奠酒”,在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诗人用这个词语来表达他对吴山庙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追忆吴山的风光和自己在吴山上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一方面,他渴望能够像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人物那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因此,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感慨,又有坚定的信念;既有无奈的痛苦,又有乐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