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入招提路,山风冷透裳。
寒鸦互分合,霜稻半青黄。
习讼伤浇俗,思闲慰故乡。
牧童如有感,扣角唱斜阳。

【注释】

香岩院:在今江西南昌市,是著名的风景点。招提:梵语“僧伽”的音译,指寺院。唐时,僧人居处称为“兰若”,后因以“招提”泛称佛寺。裳:衣裳,这里用作动词,指穿。互分合:形容乌鸦成双结对,交飞盘旋,或一去一来。霜稻半青黄:指秋天稻谷尚未成熟。

【译文】

傍晚来到香山寺,凉风刺骨透衣衫。

寒鸦成双成对飞,秋色中稻谷半青黄。

习气难改俗世浇,思乡之心情更伤。

牧童若有感怀事,扣牛角唱斜阳。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到庐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诗人傍晚到达庐山香山寺的情景;次句写庐山山风凛冽,直逼人衣襟;三、四句描绘了庐山的秋景:乌鸦成双结对,秋天稻谷尚未成熟,一片萧瑟;五、六句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并表达了思归故里的情怀,最后两句通过牧童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作者以“晚入招提路”开头,交代了游山的时间和地点。接着以“冷透裳”来渲染山间气候的寒冷。“寒鸦互分合,霜稻半青黄”两句,则写出了庐山山间的自然景观——寒鸦成群地飞翔,秋天的稻田一半已显黄色。这既写出了山间的景色,又表现出诗人在山中行走的孤独和寂寞之感,同时为下文抒情蓄势。“习讼伤浇俗,思闲慰故乡”两句,则进一步抒写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诗人用“习讼伤浇俗”来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卷入官场是非的复杂心态。“思闲慰故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脱离官场、回归故乡的心愿。

末两句则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在庐山的一角遇到了一个牧童,看到牧童正随着牛角声哼唱着曲子,不禁被其吸引住了。“牧童如有感,扣角唱斜阳”两句,既写到了牧童,也写到了夕阳西下,而夕阳西下正是一天之中最为宁静的时候,因此也是最为适合吟诵诗歌的时刻。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即诗人在远离官场、身处山野之时,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更能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