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冷清谈倏半年,渴心如忆岭头泉。
自惭托迹多南北,无复从游学圣贤。
莫谓卑飞同斥鴳,已全高洁慕鸣蝉。
荒凉不厌幽居趣,假道何妨试着鞭。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谪居黔州时的自况之作。首联点题,“寄”即托付之意,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同时以良臣自诩,表现出一种豪情与傲骨;颔联写自己虽被贬谪,但并未失意沉沦,仍然怀有高洁之志;颈联用典,既表明自己的心志,又表达对友人不因自己的处境而疏远的感激之情;尾联则进一步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但仍不改高洁之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无华,却能表现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不屈气节。
【答案】
译文:
半年来耳中听到的都是冷谈,心里渴盼的就是岭上泉水。
惭愧地觉得自己到处漂泊,不如朋友那样追随学习圣贤。
不要说我像野鸟那样卑下,我已经完全仰慕那些高洁如鸣蝉者了。
荒凉不讨厌清幽的生活,假若有人想从我这里借道,不妨试着给我鞭打。
赏析:
这是一首自况诗。开篇就写自己身处贬所,耳闻清谈,心中渴念的是岭上泉声。这两句写出了自己贬居黔州的心境,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不平,是愤激之辞。“耳冷清谈倏半年”一句,语意双关:“耳冷”,实指听觉迟钝、昏聩,“清谈”则是讥刺时人只知高谈阔论,而不关心国事民生,更不体恤民苦民艰,“倏”字更是强调时间的短暂,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悲愤。
颔联写自己虽然被贬谪,但并不因此而沉沦,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颈联则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向。“莫谓卑微同斥鴳”,用《诗经》中的典故,意思是不要认为我只是一只小鸟(斥鴳),我要像那些高洁的鸣蝉一样,高歌自适。“已全高洁慕鸣蝉”,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又表达了对自己人格的自信。
尾联写自己虽遭贬谪,但不改高洁之心。“荒凉不厌幽居趣”,说自己即使处在偏僻荒远之地,也不觉得厌烦,而是乐在其中。“假道何妨试着鞭”,是说自己虽然遭到别人的非难,但并不以为忤,反而欣然接受。
这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被贬谪仍保持高洁品格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