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劳征役,三齐旧富闲。
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
轩冕非吾志,风霜犯客颜。
惟应思颍梦,先过穆陵关。

注释:

  1. 岁晚劳征役:岁晚,指年终岁末;征役,征召服役。
  2. 三齐旧富闲:三齐,即齐国、燕国和赵国。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地区;燕国位于现在的河北地区;赵国位于现在的山西地区。这三国以前曾经很富庶。旧富闲,指从前富足闲暇。
  3. 人行桑下路:桑树是古代人们常用的木材,用来制作农具和房屋。桑下路,意指人们行走在桑树下的路。
  4. 日上海边山:海,大海;上,往上升。海边山,意指太阳升起来照在海边的山上。
  5. 轩冕非吾志:轩冕,古代官员所戴的礼帽和服饰;吾志,我的志向。意思是说,我不愿意追求做官的权力地位。
  6. 风霜犯客颜:风霜,指风吹雨打;客颜,指外乡人的面庞。意思是说我在外面遭受风吹雨打的苦难。
  7. 惟应思颍梦:颍水,一条流入黄河的河流,在今河南境内;梦,指梦中。意思是说我只有在梦中才能想念到家乡。
  8. 先过穆陵关:穆陵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征役结束后返回家乡时写的。诗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第一句“岁晚劳征役”,点明时间背景是在岁末。征役,征召服役,是指国家征兵或征丁。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外奔波劳累的情况。
    第二句“三齐旧富闲”,诗人通过回忆来表达他对于过去的富足生活的怀念。三齐,指齐国、燕国和赵国。这三个国家以前都是富庶之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富足生活的回忆。
    第三句“人行桑下路”,描述了行人在桑树下行走的情景。桑树是古代人们常用的木材,用来制作农具和房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日上海边山”,描绘出太阳从海边升起的景象。海,大海;边,靠近。这句话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变化。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五句“轩冕非吾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地位的不屑。轩冕,古代官员所戴的礼帽和服饰;吾志,我的志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的否定态度。
    第六句“风霜犯客颜”,诗人以亲身经历来表达了在外遭受风吹雨打的痛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在外漂泊的辛酸经历的感叹。
    第七句“惟应思颍梦”,诗人在梦中才能回忆起家乡的美好。颍水,一条流入黄河的河流,在今河南境内;梦,指梦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一句“先过穆陵关”,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尽快回到家乡的愿望。穆陵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