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车马日喧喧,虽有离歌不惨颜。
岂似客亭临野岸,暂留樽酒对青山。
天街树绿腾归骑,玉殿霜清缀晓班。
莫忘西亭曾醉处,月明风溜响潺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
第一联:写刘都官离都城的情景。“车马日喧喧”,写出了都城的繁忙景象;“虽有离歌不惨颜”,虽然有离别之情,但脸上没有悲伤的面容,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宽慰与鼓励。“惨颜”,“悲”的意思。“离歌”指离别的歌曲,这里借指送别的诗作。“车马”是说人很多,热闹非凡。这两句写景,既渲染了送别的气氛,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岂似客亭临野岸,暂留樽酒对青山”,这两句用反诘语气,把笔触由送别转入送友。“岂似”即何似,“岂”是哪里,表示疑问。“客亭临野岸”,意思是在野外的旅店里,面对青山,暂时留滞。“客亭”“青山”都是点明送别的地方,点出了送别友人的地点,也照应了前文的车马喧哗。“青山”,即山之青色。“青山”在这里是陪衬友人的景色,衬托出友人要远去的依依不舍。“青山”也暗含着诗人自己的心迹。青山长存,青山永驻,而人却要离去,这是诗人难以割舍的感情。
第二联紧承上句,描写友人离开后的所见所思。“天街树绿腾归骑”,意思是京城大街小巷的树木葱绿,飞驰而去的车子扬起一路尘土。“天街”,即京城大街,“绿”是绿色,“腾”是飞扬,“驰”是指奔驰。这两句描写了朋友离去后京城大街的景象,突出了京城的繁华和行人的繁忙。“玉殿霜清缀晓班”,意思是宫殿里的玉石台阶上的霜花洁白如雪,早晨的班行列队整齐。“玉殿”是指皇帝居住的宫殿,“霜清”指霜花洁白,“缀晓班”指早晨的班列整齐,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两句描写了皇帝宫殿的景色,烘托出皇宫的庄严与肃静。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以景写情。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第三联紧承上句,描写诗人送别好友后的情景。“莫忘西亭曾醉处,月明风溜响潺潺”,意思是不要忘了当年我们曾在西亭饮酒欢聚时的情景,月光皎洁,清风徐来,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莫忘”是不要忘记,“西亭”指古时人们经常聚会的亭子,“醉处”即饮酒的地方,“潺潺”形容溪水流淌的声音。这两句回忆往事,抒发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往日欢聚时光的回忆,又流露出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无限感伤,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和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联八句,前两联为送别诗的序言,三、四联为送别诗的主体,五、六联为送别诗的尾声。此诗以写景见长,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首联起笔不凡,开宗明义地点出了送别之地——都城。接着写都城之景,车马喧哗,歌声不绝。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他之所以能如此平静地应对这一切,是因为他知道这次别离不是长久的分别,而是不久的相逢。因此,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丝毫悲痛的神情。
颔联紧承上一句,从送别过渡到送友。这里用了反诘的语气,将笔触由送别转到了送友。“岂似客亭临野岸,暂留樽酒对青山”,这两句的意思是:难道像我们这样在郊外的小旅馆里,一边喝酒一边欣赏青山吗?这里的“岂似”是哪里像的意思,“客亭”指小旅馆,“青山”指远处的山峦,“樽酒”指酒杯和美酒。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在询问对方,实际上是诗人在向友人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希望友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不要再像以前一样总是沉浸在离别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这里的“青山”,实际上也包含了诗人自己的心迹。青山永远存在,而人却会离开这个世界,这是诗人难以割舍的感情。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离去后京城大街上的景象。“天街树绿腾归骑”,意思是京城大街小巷的树木郁郁葱葱,飞驰而去的车子扬起一路尘土。这两句是对友人离去后京城景象的描写,同时也烘托出了皇宫的庄严肃穆与皇权的至高无比。
尾联则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谊的怀念之情。“莫忘西亭曾醉处,月明风溜响潺潺”,意思是不要忘了当年我们曾在西亭饮酒欢聚时的情景,月光皎洁,清风徐来,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这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所在,也是诗人对友情的深情告白。他希望友人能够在离开之后,依然记得曾经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相聚共度欢乐时光。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言辞,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它也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送别时的那份纯真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