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
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夸。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
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滁州山水美景和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
送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
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夸。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
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注释:
-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滁州南面的幽深山谷环绕着山脉倾斜,我在这里凿开泉水供人饮用,让后人也能享受到这份恩泽。
- 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夸。——过去的故事已经被老一辈的人口口相传,而如今人们则用绘画来赞美这个地方。
-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有志向,现在已是满头白发,只能感叹时光易逝。
- 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我想问一问,为什么在治理一个地方的时候,还要去唱歌呢?这又怎么能知道宴席上的快乐是没有尽头的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送”字,既是一个动作的结束,也是一个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滁州山水的描绘和对当地人民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敬意。而“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则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批判和思考,指出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