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见奇童髧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
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
方看凌云驰騄骥,已嗟埋玉向蓬蒿。
追思阳夏曾游处,抚事伤心涕满袍。

解析:

这首诗是关于谢景平的挽词,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其去世的哀悼之情。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句:忆见奇童髧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

  • 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见到的那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可能是谢景平)。
  • “奇童”指的是非常英俊的年轻人。
  • “髧”通常指头发,这里可能意味着年轻的发丝或青春。
  • “两髦”指的是两个年轻的发角,即青少年时期。
  • “遽惊”表示诗人突然感到惊讶。
  • “名誉”在这里指的是名声和地位。
  • “众推高”表明人们普遍给予高度评价。

第2句: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

  • 这句诗通过使用典故来强调诗人与谢景平的关系。东山是指谢家的家族山(谢安曾隐居于会稽的东山),而“子弟”则暗示了这一家族的文化背景。
  • “西汉文章”指的是汉朝的文学成就,可能是指谢景平擅长的文学才能。
  • “笔力豪”形容其文笔犀利有力。

第3句:方看凌云驰騄骥,已嗟埋玉向蓬蒿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谢景平才华被埋没的惋惜。
  • “凌云”意味着超越云端,比喻才能或志向非常高远。
  • “驰騄骥”用来形容骏马奔驰,比喻人才迅速展露头角。
  • “已嗟”表示叹息。
  • “埋玉”意指隐藏未被发现的宝玉,比喻有才之士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赏识。
  • “向蓬蒿”中的“蓬蒿”指的是荒草野地,比喻不受重用或遭遇挫折。

第4句:追思阳夏曾游处,抚事伤心涕满袍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谢景平过去共同经历的回忆和哀伤。
  • “阳夏”指的是一个地区或时间的名称,具体含义不详。
  • “曾游处”指的是过去的共同经历或者美好的回忆的地方。
  • “抚事”表示回顾往事时的心情。
  • “伤心涕满袍”说明悲伤到了极点,泪水止不住地流满衣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谢景平才华的赞赏和对他不幸去世的哀悼。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丰富了情感表达,同时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其才华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悼念友情并展现文人情怀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