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
注释:琴高(即吕洞宾)一去再也没回来,神仙纵然存在又有何用?溪中鱼鳞是那么美好,又何必追逐虚名,而追求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花异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诗中的“琴高”指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他修炼成仙后不再留恋尘世,与世隔离。而诗中的“神仙”则是指世间的名利之徒。诗人认为,这些名利之徒虽然存在,但又能如何呢?他们的存在并不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此,诗人发出了感慨:“神仙虽有亦何为?”这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诗人转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他看到了溪中的鱼鳞,认为这是自然界中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它们不仅美丽,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然界的纯真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名利虽好,但却不能与自然之美相媲美。因此,诗人发出了感慨:“何必虚名务好奇。”这再次表达了他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述琴高的离世和他对于名利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同时,他也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认为它比名利更为珍贵。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