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鸣兮屋上,雀噪兮檐间。百鸟感春阳,有如动机关。
雄雌相呼和,日夕聒聒不得闲。砌下两株树,枯条有谁攀。
春风一夜来,花叶何班班。乃知天巧夺人力,能使枯木生红颜。
奈何人为万物灵,不及草木与飞翾。自从春来何所觉,但怪睡美不觉白日高南山。
行逢百花不着眼,岂念四气如回环。却思年少忆前事,虽有驵骏难追还。
奈何来日尚可乐,曾不勉彊相牵扳。渌酒如春波,黄金为谁悭。
人生一世中,一步百险艰。俟河之清不可得,聊自歌此讥愚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感春杂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 鸠鸣兮屋上,雀噪兮檐间。
- 鸠(jiū)鸣:燕子在屋檐上发出叫声。
- 雀噪:麻雀在屋檐上发出叫声。
- 百鸟感春阳:各种鸟儿都被春天的阳光所吸引。
- 雄雌相呼和,日夕聒聒不得闲。
- 雄雌相呼和:雄鸟和雌鸟相互呼唤,声音和谐。
- 日夕聒聒不得闲:白天夜晚不停地叫个不停,没有休息的时间。
- 砌下两株树,枯条有谁攀?
- 砌下:指墙下的砖石之间。
- 枯条有谁攀:没有人攀爬这已经枯萎的树枝。
- 春风一夜来,花叶何班班。
- 春风一夜来:春风一夜之间吹来了。
- 花叶何班班:花和叶子如何纷纷扬扬地落下。
- 乃知天巧夺人力,能使枯木生红颜。
- 乃知:因此知道。
- 天巧夺人力:自然的力量能够胜过人的努力。
- 能使枯木生红颜:能让枯萎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
- 奈何人为万物灵,不及草木与飞翾。
- 奈何:为什么。
- 人为万物灵:人类是万物之灵。
- 不及草木与飞翾:人类不如花草树木和飞鸟。
- 自从春来何所觉,但怪睡美不觉白日高南山。
- 自从春来:自从春天来临。
- 何所觉:有什么感觉。
- 但怪睡美:只是奇怪自己的睡眠很好。
- 不觉白日高南山:不觉得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 行逢百花不着眼,岂念四气如回环。
- 行逢百花不着眼:偶然遇到各种颜色的花朵时并不注意。
- 岂念四气如回环:难道要想到四季变换像圆圈一样循环往复。
- 却思年少忆前事,虽有驵骏难追还。
- 却思:反而思念。
- 年少:年轻时的时光。
- 忆前事:回忆过去的事情。
- 虽有驵骏难追还:尽管有才华出众的人难以追上时光。
- 奈何来日尚可乐,曾不勉彊相牵扳。渌酒如春波,黄金为谁悭。
- 奈何:为什么。
- 来日尚可乐:明天还是快乐的。
- 曾不勉彊相牵扳:难道不努力去追求吗。
- 渌酒如春波:清澈的酒如同春天的波浪。
- 黄金为谁悭:黄金为何如此吝啬。
译文:
春天来临,燕子在屋檐上叫,麻雀在屋檐上叫。所有鸟类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仿佛触动了某种机关。雄鸟和雌鸟相互呼唤,白天黑夜不停歇地叫个不停,没有时间休息。墙脚下的两棵树,枯萎的枝条上有谁会攀爬呢?春风一夜之间吹来,花朵和叶子纷纷落下。因此知道大自然的力量胜过人的努力,能让枯萎的树木重新焕发生机。人类是万物之灵,不如花草树木和飞鸟。自从春天来临,有什么感觉,只是奇怪自己的睡眠很好,不觉得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偶然遇到各种颜色的花朵时并不注意,难道要想到四季变换像圆圈一样循环往复。反而思念过去的事情,尽管有才华出众的人难以追上时光。明天还是快乐的,难道不努力去追求吗?清澈的酒如同春天的波浪,黄金为何如此吝啬。
注释:
- “鸠鸣”和”雀噪”: 指的是小鸟在屋檐上或树枝上发出的声音。
- “雄雌相呼和”、”日夜聒聒”、”枯条”:这些句子描绘了春天里鸟儿们欢快地交流和歌唱的情景,以及它们在枝头鸣叫直到天黑的景象。
- “砌下两株树”:”砌”是指砖块堆砌而成的墙。”两株树”可能指的是两棵小树,也可能暗示着一种孤独或者衰败的状态。
- “春风一夜来”:”春风”在这里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自然的恩赐。”一夜来”则强调了春天到来的迅速和突然。
- “花叶何班班”:”班班”形容落叶纷飞的样子。这句话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变化无常。
- “天巧夺人力”:这里用了一个成语,意思是自然的力量超过了人的干预。
- “奈何人为万物灵”:”人为万物灵”意味着人类在自然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 “岂念四气如回环”:这里的”四气”指的是四季的变化,”如回环”则形象地描述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
- “却思年少忆前事”: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可能是关于青春、往事或者过去的某个瞬间的回忆。
- “虽有驵骏难追还”:虽然有才能出众的人难以追上时光,但是这里的“驵骏”指的是人才或者能力出色的人。
赏析:
这首《感春杂言》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杜甫在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对生命、自然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出他对时代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这也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