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致远有馀力,好奇自贤侯。
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
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
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
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
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
博望昔所徙,蒲萄安石榴。
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
今也遍中国,篱根及墙头。
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
惟当记其始,后世知来由。
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

我们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 这句表明鸭脚是生长在江南的特产,但名气和实际价值并不相等。
  1.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 这句话提到,因为鸭脚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所以变得贵重。
  1. 致远有馀力,好奇自贤侯。
  • 这里表达了制作者对技艺的自豪感,他们有能力制作出远销各地的产品。
  1. 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
  • 这是说,他们的产品能够在当地结出果实,秋天时成熟。
  1. 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
  • 这句表示,刚开始收获时,鸭脚的数量并不多,但还是有人将其献给皇帝。
  1. 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
  • 这句话说明,即使是高级官员也不认识这些鸭脚,而皇帝却愿意为此支付大量的金钱。
  1. 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
  • 随着时间的推移,鸭脚的数量越来越多,以至于树上都长满了。
  1. 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
  • 这表明主人非常欢迎客人,甚至把最好的物品送给了来客。
  1. 博望昔所徙,蒲萄安石榴。
  • 这句话提到了过去的一种水果,可能是葡萄或石榴,现在也被用来比喻鸭脚的珍贵。
  1. 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
  • 回忆起鸭脚刚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它的价格和现在相比是相等的。
  1. 今也遍中国,篱根及墙头。
  • 现在,鸭脚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墙头上也有。
  1. 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
  • 尽管鸭脚的物理特性仍然存在,但人们的感情和行为却是随着时间变化的。
  1. 惟当记其始,后世知来由。
  • 我们应该记住鸭脚最初是如何出现的,这样可以让人们了解它的历史和来源。
  1. 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
  • 这个做法也是历史学者的做法,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赞美之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鸭脚从一个地方走向全国的过程。诗人通过对鸭脚的描述,传达了对美食和工艺传承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心的变迁,提醒我们要记住历史和文化的根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美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