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谨盐策,伯者之事尔。
计口收其馀,登耗以生齿。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后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穴灶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棰。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奈何窒其一,无异钛厥趾。
工作百商行,本末相表里。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金钱归府藏,滋味饱闾里。
利害难先言,几月可较比。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弥弥。
这首诗的主题是讨论食盐的管理和控制问题,以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诗句与译文对应:
- 齐人谨盐策,伯者之事尔。
注释:齐国人谨慎地管理食盐的策略,这是统治者的责任。
- 计口收其馀,登耗以生齿。
注释:根据人口计算剩余的食盐,用以维持人口增长。
-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注释:国家的富裕,如同有序的花朵。
-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注释:如果不符合古代圣明君主的法则,儒家学者还会感到羞耻。
- 后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注释:后来的情况并非如此,盐税的垄断权是由汉朝开始的。
-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注释:度量衡自行掌握,过于计较。
- 穴灶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注释:像蜂窝一样的灶眼,煮盐消耗掉大量的海水。
-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注释:不知道那些年迈的老人,为了吃清淡的食物,甚至可能饿死。
-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注释:物品的流通使得利润更加丰厚,但随之而来的是奸商的滋生。
-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注释:善良的百姓被引诱走向盗贼的道路,即使严厉的法律也无法阻止。
-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棰。
注释:询问官员有多少收入,每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惩罚。
-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注释: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情况都是如此,聪明或愚蠢一目了然。
-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注释:年轻的官员英俊有才,品行纯朴而优美。
-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注释:他连续多年在泗州工作,政绩斐然,可以记录下来。
-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注释:突然接到任命的公文,他感激地前往任职。
-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注释:他同情远离家乡的人,拿出自己的智慧向皇帝提出建议。
-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注释:治理国家就像治疗身体一样,各种职业就像四肢一样不可或缺。
- 奈何窒其一,无异钛厥趾。
注释:为什么要阻塞其中的一个?这无异于砍掉脚指头一样荒谬。
- 工作百商行,本末相表里。
注释: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本末相互关联。
-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注释:我请求疏通这一流程,为国家清除污秽。
- 金钱归府藏,滋味饱闾里。
注释:将金钱上交国库,百姓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 利害难先言,几月可较比。
注释:利益和害处难以预先说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比较清楚。
-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注释:盐官都认为这是好事,丞相表示非常高兴。
-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注释:时机恰当才是才能,空洞的高论只会让人觉得狡诈。
-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注释:如果现在能够采取这种措施,就不会用其他方法取代它了。
-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弥弥。
注释:隋朝的大堤上树木茂盛,汴水流动不息。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一位官员在面对食盐问题时的思考和行动,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诗歌通过对食盐管理的讨论,提出了一种治理国家的方法,强调了法律、政策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同时,诗歌也展示了这位官员的智慧和才能,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