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题解】这是一首题咏醉翁亭的七绝。诗人以酒喻人,以醉翁自比,把醉后所见、所闻、所感都尽情倾吐出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

【注释】:

四十未为老(1),四十岁还没有到衰老的年龄。(2)遗万物(3),忘掉了万物。(4)岂复记吾年(5),又怎么会记起自己的年龄。(6)但爱(7) 亭下水(8),只是喜爱亭下的流水。(9)来从乱峰间(10),是从那乱石丛中的峰顶流下来的。(11)声如自空落(12),声音好像从天空中掉下来似的。(13)泻向两檐前(14),流泻到屋檐的前边。(15)流入岩下溪(16),顺着岩石下边的溪涧流去。(17)幽泉助涓涓(18),清冷的泉水帮助着小溪潺潺地流动。(19)响不乱人语(20),水声也不扰乱人的说话。(21)其清非管弦(22),这水的清澈不是管弦乐器可以奏出的。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作者任滁州知州。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他详细描述了“山行六七里,逐渐而入,渐闻水声潺潺,又如鸣瑟环佩相和者,遂至其处”的景象。本诗即景抒怀,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之中,忘却一切烦恼,乐而忘返的心境。首句“四十未为老”,意谓年华尚未老迈,犹有余力。“偶题篇”三字表明这首诗是他偶然题写的。

二、三两句是说:我虽然年纪尚轻,但已厌倦尘世的纷争,于是便在醉翁亭中饮酒作乐,忘却了世间的一切。“遗万物”意为忘掉了世间万物,“岂复记吾年”则表示忘掉了自己的年龄。诗人以酒喻人,以醉翁自比,以醉后的心境比喻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四、五两句是说: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更加喜爱亭下流水。“但爱”二字,表明他对亭下水的喜爱胜过了其他景物。“来从乱峰间”一句,形象描绘了水从山峰间流出的情景,使人感到水流的动态,同时也暗示了水流的湍急。

六、八两句是说:水流的声音仿佛是从天空中掉下来的,它流淌进屋檐前,再流进岩石下边的溪涧,最后汇入山花盛开的山谷之中。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自然界的景物人格化了。

十、十一两句是说:那泉水的潺潺之声,既没有扰乱人们的谈话,也没有像乐曲那样悦耳动听,却有一种清冷之感,让人心旷神怡。

十二至十四四句是说:难道泉水的清冷之声就不值得人们喜爱吗?然而,泉水虽多,也禁不住要远远携带美酒,到那潺潺的流水旁边去畅饮呢!诗人以酒喻乐,以乐喻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十六句是说:野鸟窥见我醉态,溪云留住我酣眠。这里的“山花徒能笑”一句,是说山花虽然美丽可爱,但也只能微笑一下而已,并不能和我交谈。诗人将山花人格化了,表现出山花虽然美丽但无法交流的特点。

十七、十八两句是说:只有那岩边的清风时时吹拂着我,使我能够清醒过来。这里的“惟有岩风来”,“惟”是“只”“唯有”的意思,意思是只有这岩边的清风才会来到我的身边。这里的“吹我还醒然”,表明清风不仅吹拂了我的身体,也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