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宰男邦过冉求,潦江木落四番秋。
主恩父母朝天去,失哺婴孩伏地留。
一片丹心深国虑,数茎白发为民愁。
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出宰男邦过冉求
  • “出宰男邦”:意为离开家乡,前往男性统治的国家担任地方官。在古代,男性是国家的统治力量,男性国家的行政长官通常被称为“宰”,这里的“男邦”指的就是男性主导的国家或地区。
  • “过冉求”:指经过或路过冉求的地方。冉求是古代的一位贤人,这里可能指的是经过或路过他曾经居住或者工作的地方。
  1. 潦江木落四番秋
  • “潦江”:可能是一条河流的名字,潦江在此处可能暗指秋天萧瑟的景象。
  • “木落”:指树叶凋零,秋天树木的变化。
  • “四番秋”:四季中的第四季,即秋季,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晚年或衰落。
  1. 主恩父母朝天去
  • “主恩”:可能是指君主的恩德,也可能是对父母的尊称。
  • “父母朝天去”:形容父母为了某种目的离开家去,这里可能是指父母为了国家大事而离开。
  1. 失哺婴孩伏地留
  • “失哺”:失去了喂养,可能是指失去父母,也可能是比喻失去依靠。
  • “婴孩”:婴儿,这里特指失去父母的孩子。
  • “伏地留”:在地上趴着不动,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1. 一片丹心深国虑
  • “一片丹心”:形容忠诚的心,如同丹心一般纯洁坚定。
  • “深国虑”:为国家的长远利益深思熟虑。
  1. 数茎白发为民愁
  • “白发”:形容年老,这里可能是指自己因为长期为国家操心,所以头发变白。
  • “为民愁”:为百姓的忧愁而感到忧虑。
  1. 邑人共绘生祠像,不戴貂蝉官未休
  • “邑人”:当地的人,这里指代自己的同僚或下属。
  • “生祠像”:为某人建立的祠堂画像,用于祭祀和纪念。
  • “不戴貂蝉”:不穿戴华丽的服饰,形容不贪图名利,忠于职守。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别家乡、赴任的旅途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来表达其爱国之情。诗中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潦江木落四番秋”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一片丹心深国虑”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送县宰赴召》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仕途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政治现实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