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鹤何曾肯受羁,偶来亭畔立多时。
物情未到忘机地,步步行行只自疑。
诗句:猿鹤何曾肯受羁,偶来亭畔立多时。
注释:这里的“猿鹤”指的是自然界的生灵,表示它们从未被囚禁过,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肯受羁”则表示这些生灵不受人类的束缚和限制。而“亭畔立多时”则是说这些生灵偶尔来到亭子附近停留很长时间。
赏析:整首诗通过描绘猿鹤在自然中的自由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束缚的思考和感叹。
猿鹤何曾肯受羁,偶来亭畔立多时。
物情未到忘机地,步步行行只自疑。
诗句:猿鹤何曾肯受羁,偶来亭畔立多时。
注释:这里的“猿鹤”指的是自然界的生灵,表示它们从未被囚禁过,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肯受羁”则表示这些生灵不受人类的束缚和限制。而“亭畔立多时”则是说这些生灵偶尔来到亭子附近停留很长时间。
赏析:整首诗通过描绘猿鹤在自然中的自由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束缚的思考和感叹。
【注释】 自君之出矣:自从你离开家。抱此:抱着这些。离恨情:离别的思念之情。 春蚕作丝难,比喻女子为男子所思念。缠绵:指情思绵绵不断。过一生:指一辈子。 【赏析】 这是一首弃妇怨夫诗。全诗三首,以第三首最为著名。前两句写诗人自丈夫出走后日夜思念他,但见不到他的踪影。“自君之出矣,抱此离恨情。”“自君之出矣”,是说自从你出门走了以后,我天天都抱着对你的思念,这种思念像春天的蚕一样,结出长长的丝
独宿山中 其二 诛茅无地结庵迟,借得人家近翠微。 何事树禽惊不起,也应知我久忘机。 翻译: 我选择在山林中独自居住,没有地方搭建茅屋,只好暂时住在靠近翠微峰的人家。为什么树上的鸟儿会被我的睡姿惊醒,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我的沉默和寂静吧。这里的宁静使我忘记了世俗的纷扰,也让我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独居山林中的所见所感,体现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注释】 惠山云:指宋人米芾的《山中见竹石》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在长安月”,其中“竹石”即指此画。 跬(kuǐ)步:半步。 园林:指花园。 渭川:渭河两岸。 “冰绡”句:形容画纸如冰丝一般透明。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竹子图画。诗人以竹为题,表达了对画中竹子的喜爱,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好遐想。 首句“山云惠二物”中的“山云”指的是这幅画,而“二物”则是指画作中的竹子
【注释】 山云:即山中云雾,指隐居山林。惠二物:指梅、雪两种清高之物。惠,通“惠”,恩惠、赐予。梅枝:梅花的枝条。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的诗,写诗人对朋友隐居在山林中的赞赏与劝勉。全诗用拟人手法,以梅自喻,表达了对隐士的崇敬和赞美。 首联“山云惠二物”,是说山中云雾(山云)恩赐了两种东西——梅树和雪花,这两句诗既点出了题面中的“梅枝”,又暗示出友人的隐居之处。 颔联“赠我江南一朵春”是说
【注释】 清醒:形容人头脑清醒。 独怀忠愤赴湘中,举国昏昏志不同:独自怀抱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愤怒奔赴湘西,但整个国家却都昏昏然没有共同的目标或志向。 渔父笑君君亦笑,烟波相望各西东:像渔父一样笑自己的君主,君主也笑着回应。在江上烟雾蒙蒙的波光里彼此望着对方各自东西。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春天离开长安后所作。诗人怀着满腔忧愤,踏上了西去的征途,一路上
山中梅花其一 诗人魂系梅花枝头,独立寒霜之中不比垂杨管别离。野鹤声声渐远去,定是飞报月明知。此诗以梅为媒,借物言志,抒发对高洁品格与不屈精神的向往。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在这首诗中,陆游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寄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注释: - 闻道梅花坼晓风: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著晨风绽开。坼
【注释】: 君:指丈夫或情人。荏苒:形容时间过得很慢。度寒燠(ào):度过冬天和夏天。比喻夫妻分别时,时光过得太慢了。比喻夫妇分离的苦闷心情。长在腹:藏在心里。书辞:书信。双鲤鱼:古代传说鲤鱼有雌雄之分,雄的叫“鲤”,雌的叫“鲂”。比喻男女情爱。 赏析:《自君之出矣三首》是一首闺怨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女子对外出的丈夫久候不归而产生相思之情的情景,表现女子内心的悲苦与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无华
【注释】 山中梅花其二:山中梅花盛开,诗人却未写出诗句,只有青山相对而立,似乎在为诗人皱眉。 青山相对动愁眉:青山相对着的山峦仿佛也皱起了眉头,表示对这山中梅花盛开而诗人尚未作诗的遗憾和不满。 山翁只在山中住:山中老人只住在山里,他对于外界的世事并不关心。 花落花开总不知:花儿落了、开开了,他都毫不知情,只知道自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
注释: 忆嵇师:怀念嵇康老师。奥观梅:在奥观(地名,今安徽含山县)观赏梅花。贵行弟:指嵇康的弟弟嵇喜(字伯仁)。殁后:去世之后。思: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和嵇康、嵇喜兄弟一起赏梅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不到嵇师今几春”,意思是说到现在已经是几年过去了,还没有到嵇康老师那里去看望他。这里的“不到”既表达了对嵇康老师的思念,也暗示了作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去拜访他
【注释】: 1. 冬日野步:冬日里野外的散步。 2. 树上有禽啼似春,声高声下亦何心:树枝上鸟儿的鸣叫声听起来好像春天般欢快,我低头看着它们,内心却感到无比寂寥和惆怅,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3. 幽人拄杖移时立:在深山中隐居的人,拄着拐杖走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休息。 4. 句句诗中是苦吟:每一句诗句都是苦苦思索的结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野步的景象,通过描述鸟儿的鸣叫声和自己的心境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野水微茫路欲迷,重重沙渚自高低。 - 野水微茫:描述了河流的宽阔和水面的波光粼粼,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 - 路欲迷:道路在远方显得模糊不清,暗示了距离感和旅途中的不确定性。 - 重重沙渚:指沙洲连绵不断,形成一道道自然屏障。 - 自高低:沙洲的起伏不定,给人一种高低不平的感觉,增加了旅途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2. 鹭鸶飞过无心泊,直入残阳树杪栖。 - 鹭鸶飞过无心泊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三五户人家住在一条小溪旁,靠近城市却难以找到道路。 在溪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结伴吟诗作对,松树柏树依然青青翠绿,直到岁末寒冬。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三五人家住一湾,近城无路去来难”,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五户人家聚集在一条小溪旁,尽管靠近城市,但道路狭窄而不易通行。这里的“三五人家”指的是三五个家庭,而“一湾”则形容小溪弯弯曲曲,如同港湾一般
泽畔行行歌楚骚,一襟忠愤付湘涛。 难教举世无醒者,莫羡渔翁活计高。 译文: 在泽畔行走,吟诵着楚辞,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愤怒。 虽然我的生活平凡,但我并不羡慕那些能够享受高官厚禄的人。 因为我深知,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人用“泽畔行行歌楚骚”来描绘自己身处乱世却依然坚守信念的情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白云相顾尚依依,十载江湖负宿知。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白云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诗人在漂泊十年后的孤独和怀旧。"犹"意味着依然、持续的意思。 2. 时事未容轻所学,山中依旧只吟诗。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淡然态度,他并不轻易被外界的事情所影响,而是坚持自己的学问和志向。"吟诗"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译文: 白云与我互相观望
普觉院登上人房老梅擅名滋久昔四灵与其先师道公方公游赋咏盈纸距今三世矣余每至其所辄徘徊不忍去登亦对坐不倦有前辈之风槐径弟拉同游者赋诗因用其韵俾登藏之庶不愧昔日尔 注释:普觉院,即普寂寺,是元代著名的佛寺。人房老梅,指普觉院的一株古梅树。四灵:元代诗人杨载、范椁、揭傒斯、柳贯四人的合称。先师:指元代诗人虞集。道公、方公:指四灵的两位诗友。盈纸:指写满了纸。今三世矣:已经过了三代人了。年年心与雪霜期
普觉院是四灵(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的隐居地,老梅树以四灵的诗闻名。自从四灵和他们的先师道公、方公游历此地以来,已过去了很多年。每当我来到这个地方,我总是徘徊不已,不忍离开。我也常常坐下来对坐,没有倦意。有前辈之风。 槐径的弟弟拉同游的人一起赋诗,我因此用其韵,让登藏之,希望不辜负昔日之情。 四灵去世后,谁还能知道我?只有那清香满旧枝。 头白的山僧仍然喜爱客人,曾经亲眼见到老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