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尘不到眼,潇洒似僧家。
风月三千首,图书四十车。
绿垂当户柳,红映隔墙花。
好读天台赋,登楼咏落霞。

注释:

  1. 梦中题林逢吉轩壁 - 描述在梦中为名为“林逢吉”的亭子(轩)壁上题诗的情景。
  2. 觉来全篇可读天明忘了落句 - 描述了清晨醒来后,整首诗的内容都还清晰可见,而忘记如何结尾。
  3. 嚣尘不到眼 - 形容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眼睛没有被污染和迷惑。
  4. 潇洒似僧家 - 形容诗人的气质或状态像一位僧人那样超脱、自然。
  5. 风月三千首 - 形容诗人创作的诗歌数量之多,可以比作天上的明月和风。
  6. 图书四十车 - 形容诗人的书籍知识非常丰富,可以装满四十辆车。
  7. 绿垂当户柳 - 描述了门前垂柳的景象,绿色的柳枝垂挂在门口。
  8. 红映隔墙花 - 描绘了远处的红色花朵映照在墙上的美丽景色。
  9. 好读天台赋 - 指喜欢阅读天台的诗歌作品,可能是古代文人对天台的赞美诗。
  10. 登楼咏落霞 - 描述诗人登上高楼,对着夕阳下的晚霞进行吟咏。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想象力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切换,展示了其高远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一句“梦中题林逢吉轩壁”,带出了诗人在梦中为某个亭子题诗的场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创作激情,也体现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第二句“觉来全篇可读天明忘了落句”,则揭示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时对诗句的记忆依然清晰,这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第三四句“嚣尘不到眼,潇洒似僧家。风月三千首,图书四十车”,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博学多才的才华。诗人仿佛已经超脱于尘世之外,他的诗歌创作如同风月一般无穷无尽,他的书籍知识也如同藏书的车般庞大。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从门前垂柳到远处的红花,再到高楼上的晚霞,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

最后两句“好读天台赋,登楼咏落霞”,则是对前文的一种收束和升华。诗人不仅喜爱阅读古代诗歌,更热衷于站在高处吟咏自然之美,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无疑使他的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气质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艺术创造的热爱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