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重有感,人间行道难。
登高苦无地,把酒一凭栏。
山迥暮烟合,江空秋水寒。
沙头有鸂鶒,莫作鸳鸯看。
【译文】
佳节重阳节又到了,感慨人生道路难行。
登高望远无立足之地,只能对着栏杆举杯畅饮。
山中暮云四合,江上秋水寒气袭人。
沙滩上飞来一只野鸭,别把它当成鸳鸯。
【赏析】:
《渝江绿阴亭九日燕集》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当时王勃在交趾(今属越南)任县令。他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写诗人重阳节登高而发感慨:“佳节重有感,人间行道难。” 重阳节本是人们赏菊饮酒、登高远游的日子,然而此时诗人却感到人生之路十分艰难。“佳节”指重阳节,“行道”即走路。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诗人不禁感叹人生之路的坎坷不平。这种感慨,既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颔联写登高所见所感:“登高苦无地,把酒一凭栏。” “苦”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焦虑。诗人登上高高的楼台,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站稳脚跟。他只好拿起酒杯,靠在栏杆上,默默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无所适从的状态。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颈联写傍晚时分的景色:“山迥暮烟合,江空秋水寒。” 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只见山峦连绵起伏,暮色渐浓;江水空旷如洗,秋意浓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岭、江水等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性格。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尾联写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思考与感悟:“沙头有鸂鶒,莫作鸳鸯看。” 诗人在沙滩上看到了一只野鸭。他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鸳鸯不羡鸳鹭侣”(《南史·侯景传》),意思是说,鸳鸯不会羡慕鸳鸯伴侣的生活。因此,他告诫自己不要迷恋世俗的爱情和婚姻。这里的“鸂鶒”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贤才;“鸳鸯”则是指美好的夫妻关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识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它通过对重阳节登高赏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独立。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