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许文章笔,片言轻万金。
先人十诗序,孝子一生心。
入手方为宝,三年等到今。
九泉应有望,取璧照山林。
【注释】
“燕许”:指唐代著名文人、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诗才横溢,文采飞扬,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韩愈齐名,人称“李杜”。李白曾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去应进士举,未被录取。第二年又到长安应试,结果仍落榜了。李白在失望之余,便辞别长安东归。他途经宋州时,受到当地留守制使赵某的厚待,赵用美酒宴请李白,并赠送给他一件珍贵的玉璧。李白十分感慨,写下这首诗。
“建康”、“燕许文章”、“片言轻万金”:这里指作者当时从长安东归途中经过宋州,受到留守制使赵某的款待,赠给李白一块价值千金的玉璧。
“先人十诗序”:李白的祖父李客曾经写过十首诗序,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渊源之一。
“孝子一生心”:李白从小就很孝顺父母,把孝敬父母当作自己的生命。
“入手方为宝”:这里比喻得到这块宝贵的玉璧就像得到了无价的宝藏。
“三年等到今”:指自己多年潜心学习诗词创作,苦苦求教于老师,终于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创作出了《蜀道难》等优秀诗篇。
“九泉应有望”,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能见到九泉之下的父母,一定会告诉他们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成果。
“取璧照山林”:这里指希望父母看到自己取得的辉煌成就时,能够像当年一样地高兴。
【赏析】
此诗写于李白东归途中,途经宋州时受到留守制使的盛情接待和馈赠珍贵玉璧之事。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对偶工整。诗中赞美了李白的诗才和人品。
第一句“燕许文章笔”,点明主题,即李白的诗才横溢,文采飞扬,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齐名。第二句“片言轻万金”,表明其文才之高,足以令后人叹服。第三句“先人十诗序”,点出李白诗作的来源。第四句“孝子一生心”,则突出了李白对父母的孝道和对诗歌创作的专注。
后两句“入手方为宝,三年等到今”,表达了对自身努力付出的肯定;“九泉应有望”,则是对父母的期望。最后一句“取璧照山林”,则体现了李白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