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
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
扶桑旸谷畔,青草洞庭边。
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分别对诗歌的三言两语的内容进行赏析。此诗是一首写登山观景的七言绝句。首联“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描绘了诗人攀登祝融山时,秋风拂动着拐杖的情景。颔联“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写出他看到眼前三千世界和脚下三尺天。颈联“扶桑旸谷畔,青草洞庭边”,写他登上山顶之后,看到的是太阳初升于东方扶桑之巅,以及洞庭湖上的青青草地。末联“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描绘出诗人眼前的云气如屏障一样挡不住视线。全诗语言凝炼,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情趣。
【答案】
①登祝融(或:祝融峰)
②译文:秋风拂动着拐杖,一直到达祝融峰顶。③三千世界的广阔无边,脚下的三尺天高不可攀。④太阳初升于扶桑之巅,青草萋萋长在洞庭湖畔。⑤云气如同屏障一般挡住视线,分明就在眼前。
【赏析】
本诗写登山观景。首联“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写诗人攀登祝融山时,秋风拂动着拐杖,一直到达祝融峰顶。颔联“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写他看到眼前三千世界和脚下三尺天,表现了作者胸怀壮志的豪情壮志。颈联“扶桑旸谷畔,青草洞庭边”,写他登上山顶之后,看到的是太阳初升于东方扶桑之巅,以及洞庭湖上的青青草地。末联“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描绘出诗人眼前的云气如屏障一样挡不住视线。全诗语言凝炼,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