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
处世有容德,与人无诤心。
友于兄弟乐,惠彼里闾深。
细把丰碑读,怀贤泪满襟。

这首诗是诗人对项公的赞美。项公,即项斯,唐代著名诗人,与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等并称,有“大江以北诗家数项斯”之誉。

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释义:

  1. 挽沙溪项公苔湖居士——这是在赞美项公的品格和身份。”挽沙溪”可能指的是项公在沙溪这个地方的隐居生活,而”项公”则是他的尊称。”苔湖居士”则是指他在苔湖这个地方隐居的生活状态。

  2. 读书不成事,何恨老山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项公读书不得志的理解和同情。”读书不成事”意味着项公虽然努力读书,但是没有取得成就。”何恨老山林”则表达了他对项公选择归隐山林的理解和尊重。他认为,既然读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就没有必要执着于此,可以选择去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

  3. 处世有容德,与人无诤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项公处世态度的理解。”处世有容德”意味着项公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宽容大度,不与人争执。”与人无诤心”则强调了他与人为善,不争强好胜的态度。他认为,这种处世方式既有利于个人的修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4. 友于兄弟乐,惠彼里闾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项公兄弟情深的赞赏。”友于兄弟乐”意味着他与兄弟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共同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惠彼里闾深”则表示他对邻里乡亲的恩惠深远。他认为,这种深厚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5. 细把丰碑读,怀贤泪满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项公英名的感慨。”细把丰碑读”意味着他仔细地阅读了关于项公的丰碑,从中感受到了项公的伟大事迹。”怀贤泪满襟”则表示他对项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他认为,项公的英名和功绩应该被世人铭记,同时也希望后人能够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和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