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嚣尘上翠微,旁溪寺上坐题诗。
忽闻啼鸟不知处,细看好山无厌时。
风扫云烟开远景,人携香火谒丛祠。
客来千里登临意,说与时人未必知。
乌聊山登览
抖擞嚣尘上翠微,旁溪寺上坐题诗。
忽闻啼鸟不知处,细看好山无厌时。
风扫云烟开远景,人携香火谒丛祠。
客来千里登临意,说与时人未必知。
【注释】
- 乌聊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西南面。
- 抖擞:振作。
- 翠微:青葱的山色。
- 旁溪寺:位于乌聊山上的一座古寺庙。
- 题诗:在寺庙墙上或石壁上写诗。
- 啼鸟:指山中鸟儿的叫声。
- 细好:细致地欣赏。
- 香火:烧香祭祀用的烟火。
- 丛祠:许多小的祠堂。
- 时人:当时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酬张寺丞题孤峰寺壁见赠之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句“抖擞嚣尘上翠微”,描述了诗人站在乌聊山上,看着周围的景色,感到自己的心也随之振奋起来。这里的“抖擞”表示振奋、兴奋的意思,“嚣尘”则是指喧嚣的城市和尘土飞扬的环境,而“上翠微”则是指登上了山顶,看到了美丽的景色。
诗人在“旁溪寺上坐题诗”中,表达了自己在旁溪寺上的所见所感。这句诗中的“旁溪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诗人在那里找到了灵感,于是坐下来写诗。这里的“题诗”指的是写诗,“坐题”则是坐在寺庙里写诗的意思。
“忽闻啼鸟不知处,细看好山无厌时。”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境。当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鸟叫声时,他感到困惑不已,不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而当他仔细观赏周围的山景时,却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色,这种感受让他觉得没有满足的时候。这里的“忽闻啼鸟”和“细看好山”分别形容了诗人听到鸟鸣声和看到山水时的心情。
“风扫云烟开远景,人携香火谒丛祠。”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风中看到远处的景色,以及人们带着香火去拜祭小庙的情景。这里的“风扫云烟”形象地描绘出了风吹动云彩,散开了烟雾的景象,而“人携香火”则是指有人带着香火去拜祭小庙。
“客来千里登临意,说与时人未必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客人的欢迎之情,并暗示了自己对美景的独特见解。这里的“客来千里”指的是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而“说与时人未必知”则是指诗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这份美丽,而其他人可能并不了解。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也反映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陶醉,再到最后的豁达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