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拟今年到歙州,要知行止岂人谋。
一百五日客怀恶,三十六峰春雨愁。
老矣此身犹道路,凄其归梦绕松楸。
花瓢仙子无由见,千里江山负远游。
不拟今年到歙州,要知行止岂人谋。
一百五日客怀恶,三十六峰春雨愁。
老矣此身犹道路,凄其归梦绕松楸。
花瓢仙子无由见,千里江山负远游。
注释:
- 不拟今年到歙州:不打算今年去歙州。
- 要知行止岂人谋:想要知道自己该去哪里,难道是别人安排的吗?
- 一百五日客怀恶:已经度过了一百五天的漂泊生活,心中充满了愁苦。
- 三十六峰春雨愁:春天的雨落在三十六座山峰上,引发了我的愁绪。
- 老矣此身犹道路,凄其归梦绕松楸:年纪渐长,身体像道路一样坎坷,归家的梦想总是围绕着松树和楸木。
- 花瓢仙子无由见:无法见到传说中的花瓢仙子。
- 千里江山负远游:辜负了千里江山的美景,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所见所感。首句“不拟今年到歙州”,表达了诗人对今年是否能够到达歙州的疑问,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恐惧和不安。第二句“要知行止岂人谋”,则表明诗人认为行程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人之谋,而是出自自己的内心决定。
第三联“一百五日客怀恶,三十六峰春雨愁”直接点明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长时间的旅途让他感到厌烦,春雨又增添了一份愁绪。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辛酸。
第四联“老矣此身犹道路,凄其归梦绕松楸”,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已高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深深思念。这里的“道路”比喻人生的艰辛和坎坷,而“松楸”则是指故乡的景致,诗人通过这两点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尾联“花瓢仙子无由见,千里江山负远游”则透露出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无奈。他想象中的花瓢仙子无法一见,而美丽的山河也无法承载他的远大志向。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遗憾,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境遇和感受,也折射出了古代文人在外漂泊时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