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噪令人喜,鸦噪令人憎。
人心自分别,吉凶属禽声。
舜时有凤鸣,文王时亦鸣。
汉时凤亦鸣,六朝时亦鸣。
凤鸣有吉凶,人不子细听。

【注释】

凤鸣(fèng míng):凤凰的叫声。

喜:喜悦。

憎:厌恶。

人心自分别:人心里自然会有所区别,认为吉凶。

属禽声:属于鸟叫的声音。

舜时:舜帝在位时。

文王:周文王。

汉时:汉朝时期。

六朝:指魏、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赏析】

这首诗用“凤鸣”作为引子,引出下文对“鸟叫”和“人心”关系的论述。诗的前四句以“喜”、“恶”作结,指出人心自有区分,吉凶由鸟声引起;中间八句则举出几个历史事例加以论证,证明鸟声与人祸福无关。最后两句点明全诗主旨,表明作者不轻易听信鸟声,而是要用心去分辨吉凶。

此诗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政论小品。它从人与万物的关系出发,提出人应当如何对待自然物。作者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其规律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迷信某些现象,更不能将它们误当作人事的征兆。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排比手法。开头四句,用“鹊噪令人喜”而“鸦噪令人憎”来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受鸟叫声影响很大。接着,用“舜时有凤鸣,文王时亦鸣;汉时凤亦鸣,六朝时亦鸣”,列举了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凤鸣的例子来进一步证明鸟语与人祸福无关。最后四句,用“人心自分别,吉凶属禽声”来说明人的主观意识是导致人灾祸的原因。这四句话,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全文主题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此诗语言简洁,含义深刻。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叙述,使读者认识到人应尊重自然规律,不应迷信鸟语,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灾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