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收出远林,两山不隔□□鸣。
层台迥出层霄外,霜□还同霜月平。
修竹可人无俗韵,疏梅能事□僧清。
宝□遍□虚空界,深夜犹闻梵呗声。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般若台的景色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般若台的赞美之情。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注释:云彩消散在远方的树林中。

译文: 当云雾散尽,远处的山峦逐渐显现出来。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天空由阴霾到晴朗的变化过程,突出了“般若台”所在的高远和宁静。

第二句:注释:两座山峰之间没有阻隔,可以清晰地听到它们的鸣叫声。

译文: 两座山彼此相连,中间没有障碍,可以听到它们相互呼应的声音。

赏析: “两山不隔□□鸣”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之间的距离很近,以至于声音可以在其间传播。这种描写增强了空间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第三句:注释:层台建筑在高处,直插云端。

译文: 层层叠叠的楼阁矗立在空中,仿佛与天空相接。

赏析: 这句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般若台的宏伟和壮丽,给人以震撼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般若台的高峻和不可接近。

第四句:注释:霜月如镜,与天空一样清澈。

译文: 霜白如雪的月夜,天空和月亮都清晰可见。

赏析: 这里通过对“霜月”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下的景象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

第五句:注释:竹子挺拔而有韵味,不沾染世俗之音。

译文: 修长的竹子挺拔而充满生机,不随波逐流。

赏析: 这句诗赞美了竹子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喻了人的高洁品格。

第六句:注释:梅花盛开,为寺院增添了几分清新的气息。

译文: 疏落的梅花点缀着寺院,给僧人带来了一丝清凉。

赏析: 这句诗不仅描述了梅花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美好祝愿。

第七句:注释:宝塔遍布于整个宇宙之中。

译文: 宝塔遍布在广阔的虚空中,光芒四射。

赏析: 这句诗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般若台的壮观,同时也寓意着佛教的无边智慧。

第八句:注释:深夜时分仍然能听到梵呗声。

译文: 深夜,还能听到佛经诵读的声音,这是修行者的法音。

赏析: 这句诗表现了佛法的深远影响以及修行者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般若台及其四周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建筑的喜爱和崇敬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