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恨君不肯来,今年惜君不肯住。
朝廷多事四十年,愚智由来各千虑。
君来正值求言日,三策直前真谏疏。
诋诃百事推圣学,请复国雠施一怒。
天高听远语不酬,袖手翩然寻故步。
我知君是谏诤才,主上聪明得无误。
一纸底用教鹖冠,百战应当启戎辂。
江山千里正风雪,岁月峥嵘倏将暮。
有田可耕屋盖头,君计未疏吾亦去。
君归为谢武夷君,白马摇鞭定何处。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前年恨君不肯来,今年惜君不肯住。”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朱元晦的思念之情。他曾经非常希望能与朱元晦相见,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而当朱元晦来到南宋时,他却又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为国家服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朱元晦的深深怀念和对他无法留下的期望。

我们看到第二句:“朝廷多事四十年,愚智由来各千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他认为朝廷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许多事情,但结果却都是徒劳无功的。同时,他也意识到无论是聪明还是愚蠢的人,都很难找到正确的道路。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我们看到第三句:“君来正值求言日,三策直前真谏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朱元晦的赞赏和感激之情。他认为朱元晦的到来恰逢南宋需要听取意见的时候。朱元晦提出了三个方案,这些方案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这两句诗赞扬了朱元晦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更多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慨:“诋诃百事推圣学,请复国雠施一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他认为应该以圣学为准则,去抨击所有的坏事;同时,也要为了恢复国家的尊严而采取果断的行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人以自己的经历结束全诗:“天高听远语不酬,袖手翩然寻故步。”这句诗表明诗人已经接受了现实的困境,不再奢望朝廷能够给予他应有的重视和回报。同时,他也决定离开南宋,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决绝。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朱元晦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为国家付出的决心。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