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名满东西川,一持使节几十年。
桥经万里坂九折,儿童学语知公贤。
上皇诏下嗟见晚,归来荷橐趋甘泉。
平生所学欲尽试,新语仅奏囊中篇。
两淮破碎赖整理,百工蛊敝资镵镌。
念公虽老猷自壮,何谓宜去请益坚。
玉音三谕不可挽,一麾且复临江壖。
宣城景物今更妍,木瓜如瓠栗如拳。
敬亭山下蹑游屐,叠嶂楼中呼酒船。
谢公已往诗句在,公有妙语真齐肩。
却招李白吊杜牧,收揽风月酬云烟。
中原未复敌未灭,政成请公须着鞭。
吾君有意询黄发,庙堂之谋当万全。

送许侍郎知宣州

我公名满东西川,一持使节几十年。

桥经万里坂九折,儿童学语知公贤。

上皇诏下嗟见晚,归来荷橐趋甘泉。

平生所学欲尽试,新语仅奏囊中篇。

两淮破碎赖整理,百工蛊敝资镵镌。

念公虽老猷自壮,何谓宜去请益坚。

玉音三谕不可挽,一麾且复临江壖。

宣城景物今更妍,木瓜如瓠栗如拳。

敬亭山下蹑游屐,叠嶂楼中呼酒船。

谢公已往诗句在,公有妙语真齐肩。

却招李白吊杜牧,收揽风月酬云烟。

中原未复敌未灭,政成请公须着鞭。

吾君有意询黄发,庙堂之谋当万全。

【注释】

  1. 《送许侍郎知宣州》:作者送好友许侍郎去宣州任职。
  2. 我公:指许侍郎自己。
  3. 名满东西川:名声传遍四川一带。
  4. 持使节:持持使者的符节。
  5. 桥经:经过桥梁。
  6. 九折:形容山路崎岖曲折,走了很长时间。
  7. 诏:皇帝的命令。
  8. 荷囊(hè lóng):古代官吏出行时所背的袋子,这里指官衔。
  9. 甘泉:汉武帝的宫名,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10. 平生所学:一生所学的知识、技能。
  11. 欲尽试:想全部试验一下。
  12. 整理:整顿治理。
  13. 琢:雕刻。
  14. 砺:磨石。砺是磨石,用来磨利刀刃的工具,也比喻磨练。
  15. 政成:政务办好了。
  16. 吾君:我的君王,这里指唐肃宗李亨。
  17. 询:询问。
  18. 黄发:白发,这里指年事已高的老人。
  19. 谢公:指东晋诗人谢安,字太傅。
  20. 游屐(jī):鞋印。
  21. 敬亭山:在宣州泾县南,山上有古迹“独秀”。
  22. 叠嶂(zhàn gǎn)楼:重叠的山峰,形容山峰重叠。
  23. 谢公:指唐代诗人谢灵运,曾为永嘉太守。
  24. 钓:作动词用,以垂钓来消磨时日。
  25. 云烟:云雾和云气。
  26. 中原:指沦陷后的唐朝故土。
  27. 政成请公须着鞭:政务办好后要请您出谋划策。着鞭,指担任官职,挂帅出征。
  28. 吾君:指唐肃宗李亨。
  29. 庙堂:朝廷,国家大庭。
  30. 谋:计谋,策略。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四年(755),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朝廷准备收复河套,派许孟容任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此诗是诗人为他送行而写的。
    首联点明友人的身份及与诗人的关系。“名满西川”,即名震西川,表明其名声之大。诗人对这位朋友十分推崇和敬重;“持使节”则说明他是奉使外郡的官员。这两句是诗人赠别时的开场白,也是全诗的基础。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风采。“桥经万里坂九折”,写出友人从长安出发,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宣州的情景。“儿郎”即儿童,“学语”是指他们正在学说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宣州的人民早就熟悉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谢公已往”四句,是对友人的赞美之词。“谢公”指东汉末年的谢安,他曾出任东阳太守,因政绩卓著而得到人们称颂。这四句意思是说,如今这位友人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留下的诗作仍然像谢康乐那样脍炙人口;他的妙语连珠,确实可与谢公媲美。颈联紧承颔联展开,写友人的仕途经历。“却招李白”四句,写友人的豪放情怀。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们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而杜甫比李白大十一岁。这四句意思是说,李白虽然年纪比杜甫小,但他却能够以自己的才华和诗歌来悼念杜甫。友人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而且善于结交天下豪杰,他能够与李白、杜牧等人结为知己,可见其人格魅力和胸怀襟抱。尾联二句则是对友人政治才能的赞扬。“中原未复敌人未灭”两句是说,如今国家尚未恢复,边关战事还在继续,因此需要您这样的人出力筹谋,为国分忧;而您既然已经有了这样高的政治眼光和才干,就应该好好地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最后二句是说,您的年事已高,但是志气依然壮健不衰;您现在虽然已经年迈,但是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风格雄浑豪放,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