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登门每自惭,仅同太史滞周南。
沈迷晚学三无漏,懒慢长疑七不堪。
平日漫悬高士榻,此行应共德公谈。
他年解组归来日,尚许南荣见老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短褐登门每自惭,仅同太史滞周南。
沈迷晚学三无漏,懒慢长疑七不堪。
平日漫悬高士榻,此行应共德公谈。
他年解组归来日,尚许南荣见老聃。
译文:
穿着破旧的布衣上门拜访自己感到惭愧,就像太史公滞留在南国一样。
沉迷于晚辈的学问没有一点疏漏,懒惰懈怠总是怀疑自己做不到七件事。
平时随意悬挂着贤士的床榻,这次出行应当和德公一起谈论。
将来解下官印归隐时,还能让南荣见到老子吗?
赏析:
这首诗是韩翃送给朋友朱世英的。朱世英是一个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的人,韩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的鼓励和祝福。
第一句“短褐登门每自惭,仅同太史滞周南”描绘了韩翃对自己穿着朴素、地位低下的自嘲。他认为自己像太史公那样被滞留在南方(这里可能指的是官场的困境)。第二句“沈迷晚学三无漏,懒慢长疑七不堪”则是对他沉迷于晚年学术而无所成就的批评,以及对自身懈怠和缺乏毅力的担忧。
第三四句“平日漫悬高士榻,此行应共德公谈”反映了韩翃对朱世英的安慰与建议,希望他能放下架子,与德公(一位德才兼备的人物)交流切磋。这里的“德公”可能是指某个德才兼备的人或是某个德高望重的人物。
最后两句“他年解组归来日,尚许南荣见老聃”则是对未来的祝愿,期待朱世英在未来有机会解甲归田、回归自然。这里引用了老子的故事,表示即使不能回到过去,也要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朱世英的鼓励与安慰,展现了韩翃的宽厚和对朋友的深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仕途的看法,即仕途虽然重要,但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的价值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