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居不到日边久,安得黄封印赤泥。
折遍溪堂红菡萏,酿成湘酎碧玻璃。
洞庭春色名应减,道院丹泉价益低。
聊挹小樽供寿母,烦君自注玉东西。
解析与译文
诗句释义
- 屏居不到日边久,安得黄封印赤泥。
- “屏居”指的是隐居。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隐居是高洁的志向,而“不到日边久”可能表达了长时间的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 “黄封印赤泥”可能是指制作酒所用的特定材料或工艺。黄封印通常用来封印重要物品,赤泥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酿酒原料。
- 折遍溪堂红菡萏,酿成湘酎碧玻璃。
- 此句描绘了诗人亲手采摘并制作荷花的过程,将采摘到的红色荷花比喻为“菡萏”,即荷花的一种,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 “酿成湘酎碧玻璃”则形容通过发酵工艺,将采集到的荷叶转化为美酒,其中“湘酎”指产于湖南地区的名酒。这里的“碧玻璃”可能是指经过发酵制成的清澈透明的美酒。
- 洞庭春色名应减,道院丹泉价益低。
- “洞庭春色名应减”可能是指随着季节变化,春天的景色不如往年那么美好。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变迁的感慨。
- “道院丹泉”可能是指道观中的泉水,这里用“丹泉”来形容其珍贵和纯净。诗人提到泉水价格的降低,可能反映出某种经济或物质价值的变化。
- 聊挹小樽供寿母,烦君自注玉东西。
- “聊挹小樽供寿母”描述了诗人为了孝敬母亲,特地准备了一小杯酒。这里使用“玉东西”可能是指酒杯本身,也可能是暗示酒具有贵重的价值。
- 最后的“烦君自注玉东西”可能是指请求对方为这杯酒添加注释,表明酒不仅是一种饮品,还带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特别说明。
赏析
本诗通过具体的酿酒过程和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酒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家庭亲情的重视。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