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野空旷,天迥江湖深。
登楼眺遐荒,朔风吹壮襟。
望望不能去,勤我思贤心。
此心何所思,思我逍遥子。
挂冠卧秋斋,阅世齐愠喜。
念昔造其室,微言契名理。
击考天玉球,四坐清音起。
别来越三祀,洋洋犹在耳。
宵长梦寐勤,月明渡淮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木落野空旷。” 这里的“木落”指的是秋天树木凋零的景象,而“野空旷”则描述了一种开阔无垠的野外景色。

第二句:“天迥江湖深。” 这句话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江景图,天空广阔无际(天迥),江水深邃(江湖深)。

第三句:“登楼眺遐荒,朔风吹壮襟。” 诗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感受到了无边的荒凉与寂寞。同时,寒冷的北风也让人感到振奋(朔风)和豪迈(壮襟)。

第四句:“望望不能去,勤我思贤心。” 即使心中充满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但身在高处却无法真正离去,只能更加珍惜并怀念那些贤达之人。

第五句:“此心何所思,思我逍遥子。” “逍遥子”在这里可能是指古代道家的思想家或隐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第六句:“挂冠卧秋斋,阅世齐愠喜。” 挂冠即辞官不仕,卧秋斋则表示隐居生活。诗人选择在秋天的时候挂掉官职,过着清闲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

第七句:“念昔造其室,微言契名理。” 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某人交往的情形,认为那人的话深刻而富有哲理,与儒家的道德理念相吻合。

第八句:“击考天玉球,四坐清音起。” 这里描述了一个打玉球的场景,四周的人都被这种声音所吸引,显得非常和谐。

第九句:“别来越三祀,洋洋犹在耳。” 自从分别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但是那个美好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第十句:“宵长梦寐勤,月明渡淮水。” 夜晚漫长,诗人在梦中常常思念着远方的人,而明亮的月光下,他渡过淮河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木落野空旷”、“天迥江湖深”、“朔风吹壮襟”等,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风景。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智慧和道德的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