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刑不可解,何以补我劓。
同访老比丘,步至城南寺。
脱冠饭其腹,咀嚼风雨驶。
四壁吼怒雷,稍稍众客睡。
而余与汪侯,敬咨第一义。
山僧笑不答,饮食自知味。
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
不知虚静中,自有无穷意。
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
莫学玉川子,弄笔嘲同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首先从“天刑不可解,何以补我劓”中可以知道,诗人因受刑而失声,因此要通过吟咏来恢复声音;“脱冠饭其腹,咀嚼风雨驶”中“饭”字是关键词,意思是“吃”,这是诗人用“食”代指自己的“发声”;“四壁吼怒雷”一句中,“吼怒雷”就是“吟”。所以,诗人在诗中多次写到“吟”,可见,吟诵对诗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句中,“同访老比丘,步至城南寺”,说明作者与汪侯一起拜访了这位僧人,并且到了城中寺庙。第三句中的“脱”字是关键词,意思是“脱下”,“脱冠”也就是“脱下僧衣”。第四句“饮食自知味”中的“味”指的是滋味,这里是指僧人的滋味。第五句“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中“樽”是关键词,意思是“酒杯”,这里指的是僧人所饮之物——酒。第六句中“不知虚静中,自有无穷意”是说不知道在清静之中有没有无尽的深意。第七句“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中“赋诗”“游戏”是关键词,“赋诗”就是“写诗”。“游戏”在这里指的是吟诵。最后两句“莫学玉川子,弄笔嘲同异”是说不要学习玉川子那样的文人,他玩弄文字,嘲笑同异。

【答案】

示例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西塔寺时的所见所感。

译文:

天刑不可解,何以补我失声?

同访老比丘,步至城南寺。

脱冠饭其腹,咀嚼风雨驶。

四壁吼怒雷,稍稍众客睡。

而余与汪侯,敬咨第一义。

山僧笑不答,饮食自知味。

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

不知虚静中,自有无穷意。

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

莫学玉川子,弄笔嘲同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西塔时所作,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以及内心的苦闷,同时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答案】

示例2:本诗为七绝,全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描写,风格平易自然。

译文:

天刑不可解,何以补我失声?

同访老比丘,步至城南寺。

脱冠饭其腹,咀嚼风雨驶。

四壁吼怒雷,稍稍众客睡。

而余与汪侯,敬咨第一义。

山僧笑不答,饮食自知味。

岂无一樽酒,把盏得竟醉。

不知虚静中,自有无穷意。

赋诗非不工,聊以助游戏。

莫学玉川子,弄笔嘲同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西塔时所作,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以及内心的苦闷,同时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