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儒百鸟喧春风,大儒老凤栖梧桐。
诸生谈经用一律,夫子不答如病聋。
乃知胸次有妙理,此心矫矫谁与同。
临川决曹亦良苦,三年掉臂桁杨中。
悬知此行不落寞,陛下近用韩相公。

【注释】

小儒:指年轻的学者。百鸟喧春风: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百鸟欢鸣的景象。大儒:年长的学者。老凤栖梧桐:形容高僧的学识渊博,如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一样。诸生:指读书人。谈经用一律:指读经时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夫子:对老师的尊称。不答:没有回答。如病聋:如同耳聋一般。乃知:才知道。胸次:胸中。有妙理:胸中有高妙的道理。矫矫:正直的样子。谁与同:谁能和它一起?临川决曹:指到临川郡决狱。亦良苦:也很辛苦。三年掉臂桁杨中:三年来一直被捆绑在木架上。桁杨:古代悬挂刑具的长杠。悬知:预先料想。此行:这次出行。不落寞:不会感到孤独寂寞。陛下:指皇帝,这里指宋仁宗赵祯。近用:即将被重用。韩相公:即韩琦,曾任宰相,后因事贬官惠州。

【赏析】

《送高彦应》,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愫和对友人的叮咛嘱托,而是通过送别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望,寄托了诗人对朋友的厚望和对其未来光明前途的美好祝愿。全诗以议论为主,兼及描绘与抒情,语言平易而不失典雅,质朴而富有文采。

首联“小儒百鸟喧春风,大儒老凤栖梧桐。”是说年轻的学者们像百鸟齐唱,喧闹着春意盎然的春天;而年长的学者们则像老凤凰一样,栖息在梧桐树上,悠然自得。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将年轻学子比作百鸟齐唱的百鸟,年长学者比作栖息在梧桐树上的老凤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颔联“诸生谈经用一律,夫子不答如病聋。”则是说这些年轻的读书人都读经用一种统一的标准,而老师却不回答,就像耳聋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年轻学者们的盲目崇拜和盲从现象,同时也揭示了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标准。

颈联“乃知胸次有妙理,此心矫矫谁与同。”则是说只有在胸中才能找到高妙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能够理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尾联“临川决曹亦良苦,三年掉臂桁杨中。”则是说临川决狱的过程也非常辛苦,而我被关押在刑架上三年,已经掉臂而出。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和回忆,也暗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物和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理想和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