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
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注释】
淅淅:微风。荷衣:荷叶上的露水。
白鸥:白色的大鸥,也叫白鹭、白鹭鸶。
矶:水中的岩石或石台。
赏析:
《夜归》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以风起荷衣作喻,写出诗人晚归时的凄凉之状;第二联借明月映江的景色,衬托出诗人归去时的孤寂之情;第三联则通过描写白鸥双立钓鱼矶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归途上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词意境幽清,语言简练,含蓄蕴藉。
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
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注释】
淅淅:微风。荷衣:荷叶上的露水。
白鸥:白色的大鸥,也叫白鹭、白鹭鸶。
矶:水中的岩石或石台。
赏析:
《夜归》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以风起荷衣作喻,写出诗人晚归时的凄凉之状;第二联借明月映江的景色,衬托出诗人归去时的孤寂之情;第三联则通过描写白鸥双立钓鱼矶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归途上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词意境幽清,语言简练,含蓄蕴藉。
【注释】 淅淅:微风。荷衣:荷叶上的露水。 白鸥:白色的大鸥,也叫白鹭、白鹭鸶。 矶:水中的岩石或石台。 赏析: 《夜归》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以风起荷衣作喻,写出诗人晚归时的凄凉之状;第二联借明月映江的景色,衬托出诗人归去时的孤寂之情;第三联则通过描写白鸥双立钓鱼矶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归途上悠然自得的心境。全词意境幽清,语言简练,含蓄蕴藉
韩兼山是唐代诗人。 韩兼山(约公元930年—约公元985年),字子高,号东瓯居士,是北宋时期永嘉人(今浙江温州)。韩兼山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梅花坡 休问桃源路,寻梅暂往还。 梅花有知己,何必定湖山。 注释: 1. 寻梅暂往还:指暂时去寻找梅花。 2. 梅花有知己:梅花被视为知音,这里表示找到了知音。 3. 何必定湖山:为何一定要去湖山(即杭州)呢?表示不拘泥于特定地点,可以随意欣赏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和知音之情的古诗。诗人在寻找梅花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还找到了知音。这里的“知己”一词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闲傍药栏西:药栏是花木丛生的地方,故称药栏。药栏西是诗人的住所。 正是春光三月时:正当春天的时候。三月是春季最盛的时候。 深紫浅红光照眼:指百花盛开,五彩缤纷。 有似西施醉枕敧:有如西施醉后卧着的样子。西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这里以“西施醉枕”比喻花朵娇美动人。 摘放胆瓶儿:从瓶中取出花枝,放在手中。 冷艳幽光映酒卮:花香幽雅,光彩映照在酒杯里。幽光指淡淡的光辉
注释: 次兄奕修群玉山留题韵:这是写给次兄的作品,表达了对群玉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喜登群玉访幽奇,步步琼瑶力不疲:欣喜于登上群玉山,探寻那里的幽深和奇妙,即使步履不停也不觉疲惫。 拂拭棠阴留石刻,天然仙境岂人为:轻轻拂去棠树的阴凉,留下了石刻的痕迹,这自然形成的美景岂能是人为所能制造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群玉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群玉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注释】: 1. 秋光如水。酿作鹅黄蚁。散入千岩佳树里。惟许修门人醉。——描绘了一幅秋天景色,阳光如水,酿出了黄色的酒,洒在山石间,树木里,只有那些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沉醉其中。 2. 轻钿重上风鬟,不禁月冷霜寒。步障深沉归去,依然愁满江山。——轻纱覆盖的头发,重重叠叠的衣摆,让人不禁被寒冷的月亮和霜气所侵透。深深的屏风挡住了回家的路,但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向伯恭的作品
栖贤山访戴叔伦隐处 峰列洪都秀,名贤隐此间。 乱烟横古木,啼鸟恋深山。 我亦寻诗到,人谁访戴还。 高吟今不见,流水自潺潺。 【注释】 ①洪都:今江西南昌市,唐代称洪州。②“峰列”句:山峰罗列在洪州一带秀丽的山水之间。③“乱烟”句:乱烟弥漫,笼罩着古老的树木。④“人谁”句:没有人再来探访这里隐居的人吗?⑤“高吟”二句:自己到这里来寻找诗歌,却见不到他(戴叔伦)吟诗的身影。⑥“流水”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首句:“清白声华正直风” - “清白声华”指的是高洁的声誉和高尚的品格。在这里,诗人可能表达了自己希望保持这种高洁的品德,不被世俗的污染所染。 - “正直风”则暗示了正直、不偏不倚的品质,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 次句:“数千馀载誉增隆” - 这句表明了诗人或其家族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荣誉,这种荣誉历经数代而日益增长。 - “数千馀载”强调了时间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