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注释:
澄潭:清澈的深潭。
下无底:潭水深不见底,形容水很深。
将渡:将要渡过。
安能:怎么能。
惯上横空木:经常爬上高大的树木。
轻生:不怕死,勇于冒险。
此寺僧:这里的和尚。
晓鱼:早晨游动的鱼。
考考:鱼跃的样子。
石塔:佛像或塔状的建筑。
殊非恶:绝对不是凶恶的地方。
他年记未曾:将来也不会忘记。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和友人一起游玩南山时所作,共有五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人通过观察山水景色,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诗人首先描写了深潭的景色,潭水深不见底,诗人想要渡过去,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行动。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诗人接着描述了自己曾经攀爬过的高树和敢于冒险的和尚们。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诗人描绘了清晨时分,鱼儿跳跃的声音和佛塔层层叠叠的景象。这些自然景观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愉悦感。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诗人最后强调了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美好记忆,表示以后不会再忘记这次的经历。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之情,也展现了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