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霜露重,城遥鞍马劳。
徒知事奔走,曾未补毫毛。
水旱嗟颦蹙,疮痍费抑搔。
莫归何暇食,堆桉簿书高。
【注释】:
- 霜露重:指天气已冷。
- 城遥鞍马劳:城,指长安,王临太博的住所在长安;鞍马劳,指旅途辛苦。
- 徒知事奔走:徒,白白地;事,指仕途上的升迁;奔走,指奔波求官。
- 曾未补毫毛:曾,竟然;补,补充、补足;毫毛,原指细小的东西,这里比喻微小的功劳。
- 水旱嗟颦蹙:水旱,泛指自然灾害;嗟,叹息词;颦蹙,皱眉头。
- 疮痍费抑搔:疮痍,创伤。费,耗费;抑搔,用手抓搔伤口。
- 莫归何暇食:莫,没有;何暇食,有什么时间吃饭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临在赴任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安宁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处境和感受。
首句“冬晚霜露重”,描绘了冬日傍晚时分,天气寒冷,霜露浓重的景象;次句“城遥鞍马劳”,则表现了自己长途跋涉,鞍马劳顿的情景;第三句“徒知事奔走”,表达了自己虽然知道应该努力追求功名,却仍然在官场上奔走求官的现状;第四句“曾未补毫毛”,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微小贡献无法弥补自己的劳累;第五句“水旱嗟颦蹙”,用自然灾害形容自己的忧愁;第六句“疮痍费抑搔”,用受伤的形象形容自己的烦恼;最后一句“莫归何暇食”,表达了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回家吃饭的无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安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