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东西寺,高人永远师。
来游亦前定,回首独移时。
社散白莲尽,山空玄鹤悲。
何年陶靖节,溪上送行迟。
诗句原文如下:
不到东西二林山北东西寺,高人永远师。
来游亦前定,回首独移时。
社散白莲尽,山空玄鹤悲。
何年陶靖节,溪上送行迟。
接下来我将根据此格式给出诗歌的赏析:
注释
- 山北东西寺: 指的是位于山北的东、西两寺庙。
- 高人永远师: “高人”指有高超技艺或品德的人,“永远师”可能表示这位高人是某位大师或学者。
- 来游亦前定: 暗示这次的访问和游览是有前兆的或者预定好的。
- 社散白莲尽: 描述节日结束后,白莲花凋谢的景象。
- 山空玄鹤悲: 山中空无一人,只有玄鹤在悲伤地啼叫。
- 何年陶靖节: 提到“陶靖节”,可能是引用历史上的陶渊明,他以隐逸生活著称。
- 溪上送行迟: 暗示着送行的地点是在溪边,而送行的人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到达。
译文
山北有东西两侧的庙宇,那里居住着一位永远的高人。这次来访仿佛是命中注定的,我转身离去时,心中却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留恋。随着节日的结束,那些盛开的白莲也渐渐凋谢了。山中空荡无人,只有一群玄色的大雁在空中悲鸣。何时能再次见到那位如陶渊明一般的高人呢?恐怕只能在溪边目送他的远去,而送行者迟迟未到。
赏析
苏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高人与诗人之间的互动,以及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受,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淡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际交流的渴望。此外,通过对节日后景象的描述,诗人似乎在反思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这种对自然美的描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