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来往太频频,真是人间自在人。
十载读书同白屋,千金为客买朱唇。
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垢尘。
为问西归天禄客,何时同看洛川神。
次韵王巩怀刘莘老
两都来往太频频,真是人间自在人。
十载读书同白屋,千金为客买朱唇。
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垢尘。
为问西归天禄客,何时同看洛川神。
注释
- 两都:古时对长安和洛阳的称呼,常用以指代京城。
- 太频频:频繁地来往于两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
- 人间自在人:形容生活自由,无拘无束,不受束缚。
- 十载读书: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强调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 白屋:古代贫民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
- 千金:大量金钱,这里用来形容花费巨大来购买美丽的外表或装饰。
- 京邑:古称京城,这里指代政治中心。
- 倾心肺:形容非常亲密,彼此心心相印。
- 禅宗:佛教的一个宗派,注重内心的觉悟和清净。
- 洛川神:指在洛阳的神灵,这里可能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向往。通过描述与朋友频繁的交流和深厚的友谊,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赞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我们两个都在京城频繁往来,这确实是人间最自在的人。
我们十年如一日地读书,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不惜重金买漂亮的外表。
我们在京城结交了许多朋友,彼此心意相通,情感深厚。
我们思考禅宗的真谛,远离尘世的烦恼。
我们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故乡,看看那里的神灵们。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在与好友王巩的一次相聚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两位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在京城的生活状态。诗中“两都来往太频频”反映了他们频繁地在京城之间穿梭,而“真是人间自在人”则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和赞赏。
诗中的“十载读书同白屋”,“千金为客买朱唇”描绘了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巨大努力以及为了保持良好形象所付出的代价,显示了他们对知识和美的追求。此外,“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垢尘”两句则展现了他们不仅注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为问西归天禄客,何时同看洛川神”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未来归宿的好奇和对共同经历美好时光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两位文人在北京期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个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