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从古慕中华,万里梯航今一家。
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
鱼龙定亦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
屈指归来应自笑,手持玉帛赐天涯。

【注释】

①东夷:古代指东方少数民族。慕华:向往中华。②梯航:泛指航海。③槎(chá):船。④鱼龙:传说中水族的首领。定亦:也。忠信:忠诚诚信,指外交上讲信用。⑤象译:翻译。⑥屈指:伸指数指。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诗。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是诗人在天宝五年(746)时所作。

第一句“东夷从古慕中华”,是说自古以来东方少数民族就向往中原文化。第二句“万里梯航今一家”,是说如今海上交通已很发达,万里海路已经变成一条通航大道了。第三句“夜静双星先渡海”,“星”指南北两颗星。这句的意思是说,夜晚,当人们看到北斗七星和牵牛星时,就会想起他们正在渡海。第四句“风高八月自还槎”,“槎”是木筏。这句话的意思是,八月里,风高浪急,木筏会自己返回来。这两句都是说现在海上交通很方便。

下面四句是说使者平安归来,朝廷将对他们给予赏赐。“鱼龙定亦知忠信”,“鱼龙”比喻人,这里指高丽国君臣。“知忠信”就是知道对唐朝忠诚守信。“象译何劳较齿牙”,“象译”是翻译,“齿牙”指说话,这里指翻译官。“较齿牙”意思是说不需要像翻译官那样逐字逐句地翻译,因为高丽国君臣已经知道唐朝对高丽的忠诚守信。最后一句“屈指归来应自笑”,“屈指”就是用手指计算,“笑”是嘲笑自己。意思是说等使者回来后朝廷一定会嘲笑他们的辛苦和劳累。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写景之作。作者通过描写海上交通的发展变化,为下文写景作了铺垫;而“鱼龙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二句则以议论的形式点题,使全诗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既符合送别诗的特点,又具有咏史抒怀的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