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继哀音。
可怜九曲遗声尽,惟有一池春水深。
凤阙萧条荒草外,龙舟想像绿杨阴。
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嵇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继哀音。
  • 这句描述古代诗人嵇康弹奏音乐,其曲调哀婉,仿佛在表达对广陵地区的哀愁和思念。”遗声尽”意味着过去的音乐或情感已经消失殆尽。
  • 可怜九曲遗声尽,惟有一池春水深。
  • 这里的”九曲”指的是扬州的大运河,因为扬州有九条主要河道,所以被称为”九曲”。”遗声尽”意味着过去的声音或历史已经被遗忘。”一池春水深”则形容春天的景色和心情。
  • 凤阙萧条荒草外,龙舟想像绿杨阴。
  • “凤阙”代指皇宫,而”龙舟”则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船。这里描绘了荒凉的场景:皇宫之外是荒芜的草丛,而想象中的帝王乘坐龙舟,周围是绿杨树的荫凉。
  • 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
  • “都人”指的是当时的人们。”兴亡恨”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忧愁。”残春”指的是春季的末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一度寻”意味着人们每年都会在某个时刻,如春天来临之际,寻找过去的足迹和记忆。

译文
嵇康弹奏着悲凄的音乐,如同广陵地区一样哀婉动听。然而,那曾经的乐声已随风飘散,只剩下一个深潭春水。在荒草之外,可以想象到昔日辉煌的凤阙,而如今只剩下绿杨树的荫凉。人们都似乎有着对国家的兴亡之恨,每到春天来临,都要去寻找那些逝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大运河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首句用嵇康的音乐来象征广陵的哀愁,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离去。次句通过”遗声尽”表达了过去的音乐已经消逝。第三、四句分别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展示了扬州的变迁和人们的怀旧之情。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整首诗通过对大运河、皇宫、龙舟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扬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