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
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
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
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注释】

  1. 游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在庐山山南,因李白诗《庐山谣》中有“庐山秀出南斗傍”之句而得名。
  2. 山上流泉:山中泉水。
  3. 自作溪:自然形成的溪流。
  4. 石缺:岩石的裂缝。
  5. 泻虹霓:彩虹般美丽的水花。
  6. 定知云外波澜阔:肯定知道云外波涛汹涌。
  7. 飞到峰前本末齐:飞向峰前,水与石的分界线清晰可见。
  8. 明河:明月照耀着的江水。
  9. 倚天长剑失提携:倚靠着天空的长剑失去了支撑。
  10. 谁来卧枕莓苔石:有谁能来躺在莓苔石头上休息?
  11. 一洗尘心万斛泥:洗净世俗之心,如同洗去了万斛污泥。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美景的惊叹和内心的感受。全诗以瀑布为线索,通过对其形态、色彩、声音等的描述,展现了瀑布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首句“山上流泉自作溪”,描绘了瀑布从山中流出,形成溪流的情景。这里用“自作溪”来形容瀑布的源源不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气势和力量。

第二句“行逢石缺泻虹霓”描述了诗人在途中遇到一处岩石裂缝,那里的水流如同彩虹般美丽。这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瀑布的水花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瀑布的美丽景观。

第三句“定知云外波澜阔”,表达了诗人对于瀑布波涛汹涌的惊叹。这里的“澜”字,既指波浪,又暗含“澜沧”。诗人认为瀑布的波涛应该非常广阔,足以与云外相媲美。这一诗句不仅赞美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飞到峰前本末齐”则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这里的“飞到”二字,形象地表现了瀑布水流的迅猛和高远,而“本末齐”则是指瀑布水流与山峰的交界处清晰可见,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最后两句“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入海明河”、“倚天长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瀑布美景的惊叹和内心的震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如同被瀑布中的长剑所伤一般。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