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主旨、情感态度和艺术特色,同时要结合诗句来具体分析。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首句写诗人与同伴一同登上了庐山,来到了天门山脚下,眼前展现的景色是一片茫茫云海。这里用“五老”代指庐山,点明地点;“相携”二字表现了同伴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欲上天”三字表明诗人登山的目的。“玄猿”“白鹤”两句描写了庐山的景物特点:山中多猴子和白鹤。这两句是互文见义,即山上有猴子,山下也有白鹤。“尽疑”二字表明了诗人对庐山的景致的赞叹之情。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第二联紧承上句写庐山的美景。从远处看,庐山的浮云似乎有意把山顶遮住;而近处听来,庐山的泉水却悄然无声地流入稻田。“浮云”二句写庐山的云雾变幻无穷,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而“流水”二句则是写庐山的清泉潺潺流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第三联紧承上二联写庐山的幽美环境。“微风”一“籁”写出了庐山中古树参天、山风徐来的优美景色;而“落日”一“生烟”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漫天的美丽画面。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第四联写诗人返回城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草草”一词表现出诗人急于离开的心情;“惭愧”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留恋之情,并自谦自己未能好好品味庐山之美。

【答案】

①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②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③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④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译文:

五座山峰相互依偎着准备升上天空,山中多的是玄猿和白鹤都以为到了仙家之地。

浮云有意把山顶遮盖住,让泉水悄无声息地流进了稻田。

古树林立时发出阵阵飒飒声响,太阳落下后山头升起了袅袅烟雾。

匆匆收拾好行装回到城中去,真是愧对那隐居山林的人还在酣然大睡。注释:①五老相携欲上天:相传庐山有五大名峰,为庐山的主峰,故称五老峰。

②玄猿:猿的一种,常在树上跳跃鸣叫。白鹤:鹤的一种,常在空中飞翔。

③落日:太阳降落下山。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游览庐山时来到天门山脚下,观赏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之中。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中的云雾写得生动形象,使人读来如临其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