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欲听榜人讴,一夜江波拍岸流。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
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风殊未收。
角胜争先非老事,凭栏寓目思悠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竞渡”是诗人即兴创作的新题,写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史君欲听榜人讴”,点明题目中的“竞渡”。从第二句可知,端午的江面上,鼓声阵阵,水浪滚滚,人们争相划船过河。“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句中“屈”、“弄潮”都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投江自尽,楚国人民划船到江上寻找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便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举行龙舟比赛以怀念屈原。而如今屈原已经死了两千多年了,人们还竞相去划龙舟,显然是为了纪念自己,所以“父老”不知道屈原当年投江自尽的怨恨之情。“少年”则是因为端午划龙舟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所以大家都要积极参与,争着去做。“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风殊未收”,句中“长鲸”“小旆”分别是大鱼与小船的意思。大鱼破浪前行,可以与龙舟媲美;小船逆风而行,却依然坚持前进。“角胜争先非老事,凭栏寓目思悠悠”,句中“角胜”是竞赛的意思,“争先”是竞争的意思。《楚辞·九歌》云:“角制兮履错。”角胜是竞赛获胜的意思。句意是说:参加比赛不是老辈的事情,而是年轻人热衷的事情。站在栏杆边远望,思绪万千。
【答案】
《竞渡》
史君欲听榜人讴①,一夜江波拍岸流②。
父老不知招屈恨③,少年争作弄潮游④。
长鲸破浪聊堪比⑤,小旆逆风殊未收⑥。
角胜争先非老事⑦,凭栏寓目思悠悠⑧。
注释:①史君:即屈原,因遭谗被放逐于汉北,后忧愤而卒。②“拍岸流”指江水激浪击打岸边。③招屈恨:屈原沉江殉国后,楚国人民为哀悼他,划船追至江心,不见其尸,便向江里投入粽子,以为鱼食之,这就是“投粽”的习俗。④“弄潮游”即赛龙舟。⑤长鲸:比喻大鱼。⑥小旆:指小旗。⑦角胜:竞赛。⑧思悠悠:思绪无穷无尽。赏析:这是一首咏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七言古诗。诗题一作《竞渡》。诗人用“竞渡”二字统摄全首,开篇便点出“竞渡”这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然后描写当时热闹非凡、充满激情的龙舟竞渡场面。中间两联写龙舟竞赛的激烈场景。最后两联由景生情,抒发了对历史英雄屈原的无限崇敬之情以及对时光荏苒、人事全非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