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立谈明主前,江湖晚节弄渔船。
斗鸡谁识城东老,丧马方知塞上贤。
生计未成归去咏,草书时发醉中颠。
当年不解看齐物,气踊如山谁见怜。

【注释】

(1)姜司马:指姜夔。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人、文学家。

(2)“七岁”句:指姜夔自幼聪慧有名。

(3)江湖晚节:意即晚年的姜夔仍过着渔夫生活,与世无争。

(4)斗鸡:古代一种游戏活动,多在斗鸡场进行。

(5)塞上贤:指姜夔在边塞为官时表现出的才能。

(6)生计:谋生的手段。

(7)看齐物:这里指观察事物。

【赏析】

姜夔(1155-1208),宋代著名词人、音乐家,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少年聪颖过人,十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十七岁时就因文才知名。宋理宗时期,任过大理寺主簿、礼部主事等职,但不久就因直言被贬为建安军节度判官推官。晚年退居湖州弁阳,自号白石道人,从事音乐创作。姜夔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歌曲以及琴曲和笛曲,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留下了《白石道人歌曲十首》等著作,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凄凉犯·昭君怨》等词篇更是广为传诵。此词就是作者送别姜夔之作。

开头两句,点明姜夔少年得志,才华早露。“七岁”,指姜夔七岁那年;“明主”,指英明的君主。姜夔少年时即以才智著称,这两句是说他早年便有远大的抱负,受到当时英明君主的赏识。

“江湖晚节弄渔船”,意思是说姜夔后来虽已退隐江湖,却依旧像青年时那样,喜欢在江边垂钓。“晚节”,是指晚年的行为。这句是说姜夔到了晚年依然保持着他的少年时代那种清高的性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谁识城东老”,意思是问谁能认识城东的老汉呢?城东,指杭州西湖一带。这句说的是姜夔虽隐居在湖山间,却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边塞的安危,所以有人称他是城东老人。

“丧马方知塞上贤”,意思是说自从失去了战马才知道边疆的贤士。塞上,指北方边塞地区。这是说姜夔在失马之后更加意识到边疆的形势危急,从而更加珍视国家的安宁。姜夔在南宋灭亡后曾一度出仕元朝,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宋朝人,对南宋始终充满忠诚之心。

“生计未成”,意思是说自己的生计尚未安排妥当。“草书”二句,意思是说自己写草书时常常喝得醉醺醺的。这两句是说因为生计没有安排好,因此只能借酒浇愁。

“当年不解看齐物”,意思是说当年自己不懂得怎样去看待事物的不同寻常。“气踊如山谁见怜”,意思是说自己的气魄昂扬如同山岳般巨大,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内心世界呢?

结尾两句,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不解”,是说不明白。“气踊”,形容人的精神状态高昂振奋。“齐物”,指事物各有其特性,各有所归,不必强加比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凌云壮志,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壮志难以实现,又有什么值得怜悯的呢?

这首词通过对姜夔的生平经历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姜夔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悲切,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