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
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羽籥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

泮水:指泮宫,古代学宫的名称。

藻荇:两种水草,此处泛指水中生长的植物。

凉:凉爽。

莫窗:即“暮窗”,傍晚时分。

灯火:灯光。

乱萤光:萤火虫的光在窗户附近飞舞。

译文:泮宫在秋天的时候,水面上生长着藻和荇,夜晚的窗户前,灯光与萤火虫的光芒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图书:书籍。

粗足:足够了。

读:阅读。

菽粟:豆类和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且:暂且。

自强:努力提升自己。

译文:虽然书籍已经足够我们阅读,但还需要努力提升自己。

第三句:“羽籥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羽籥:乐器中的管乐部分,这里指笛子等乐器。

暗催:暗中推动。

新节物:新的节日或事物。

弦歌:弹琴唱歌。

近诗章:近作的诗歌。

译文:乐器在暗中推动着新的节日或事物,弹琴唱歌也不放弃写近作的诗歌。

第四句:“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腐儒:迂腐的书呆子。

最喜:最喜欢。

南迁后:南渡后。南渡是南宋时期的一次政治流亡事件。

西雍:古时对洛阳的别称。

白鹭行:白鹭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译文:最喜欢南渡后的学者们,还能见到洛阳(西雍)中白鹭游水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作品,通过描绘秋季泮宫中的景象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尤其是对泮水中的藻荇和窗外的灯光与萤光的描绘,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而对书籍、粮食和音乐的描述,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最后一句中的“腐儒”一词,则巧妙地讽刺了那些迂腐的书呆子,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