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瓮壶浆接四邻,肩舆拄杖试红尘。
惯眠林下三竿日,来看城中万井春。
世上升沉无限事,樽前强健不资身。
经过已足知公政,长见车中有老人。
次韵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
社瓮壶浆接四邻,肩舆拄杖试红尘。
惯眠林下三竿日,来看城中万井春。
世上升沉无限事,樽前强健不资身。
经过已足知公政,长见车中有老人。
注释:
社瓮:指社日祭祀时用的酒瓮子。壶浆:指为路远的行人准备的酒食。
肩舆:轿子或马车。拄杖:手杖。
试红尘:指在尘土中行走,形容仕途奔波。
林下:指隐居山林的地方。三竿日:三根竹枝,表示时间。
万井:形容城市繁华。
世升沉:指世事变化无常。无限事:无穷无尽的世事,世事纷繁复杂。
樽前:指酒桌前。强健:健康强壮。
经:经历,指政治历练。足:足够,指有政绩。
车中老人:指自己乘坐的车中的老人,暗示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是还有能力为政务操劳。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政治历练的渴望。
首句“社瓮壶浆接四邻”,描绘了诗人在社日祭祀时的情景,用酒瓮和壶浆来迎接四方的邻居,表现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句“肩舆拄杖试红尘”,描述了诗人在官场中奔波的身影,用肩舆和拄杖来象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艰辛和无奈。
第三句“惯眠林下三竿日”,描绘了诗人在家中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用三竿日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疲惫和厌倦。
第四句“来看城中万井春”,则展现了诗人对城市繁华景象的赞美之情,用万井来形容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期待。
第五句“世上升沉无限事”,则是诗人对世事变化无常的看法,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在不断上升和下降之中,充满了无尽的变化和可能性。
第六句“樽前强健不资身”,则是诗人对个人修养的重视,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才能更好地应对世事的变化,为政务操劳。
最后一句“经过已足知公政”,则是诗人对官员们的评价,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政事,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信心。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期待的作品,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个人修养的体现,传达了诗人对政治历练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