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五十治丘民,初学催科愧庙神。
无限青山不容隐,却看黄卷自怜贫。
雨馀岭上云披絮,石浅溪头水蹙鳞。
指点县城如手大,门前五柳正摇春。

【注释】

行:步行。治丘:治理山丘,这里指治理民情。催科:催收赋税。庙神: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无限:很多。青山:山色,也比喻隐居的地方。容:宽容。却看黄卷:看见黄纸文书,即科举考试的试卷,自怜贫:自己怜悯自己贫困。披絮:云朵像棉絮一样散乱。水蹙鳞:水流像鱼鳞一样曲折。

指点:指路。县城:县城是城市。五柳:柳条,这里借指县衙门前种的柳树。摇春:摇动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绩溪(今属安徽)知县时所作,写他初到职三日游览石照(在绩溪城南),看到许多青山绿树,想到官场上的种种不平,于是写下四首小诗呈给同僚们。

首句说:“我五十岁才当上知县,治理百姓还嫌不够格。”说明自己虽然年近半百才得到这个职位,但是治理百姓还嫌不够格;“愧”字写出了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第二句说:“我治理百姓,但心中常想的是庙里的神灵。”这是说自己虽然为官,却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庙神”指地方长官,“愧庙神”就是惭愧于自己的官职。第三句说:“我有许多青山绿树可以隐居,但却没有一处可以隐居。”这一句既表明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现了作者的清高脱俗。第四句说:“我看着黄卷上的考题,自己感到十分地可怜。”这一句是说,自己没有考上功名,而只能做一个知县。“黄卷”是科举考试用的黄纸试卷,“怜贫”是说自己可怜自己贫穷,有失志之慨。第五句说:“雨后山顶云雾缭绕,山腰的泉水蜿蜒曲折地流过石头浅处。”第六句说:“指点着县城,就像用手指指点手掌那样清楚。”这里的“指点”是夸张说法,意思是说县城很大,自己能清楚地看到它。第七句说:“门前的柳树正随风摇摆,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一句是说自己看到柳树摇曳生姿,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第八句说:“这景色多么美丽呀!”“正”字表现出作者欣赏美景的兴致盎然。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山水为喻,借山水抒发胸中的块垒。首句点明作诗缘由。次句用反诘语表达出作者的谦卑之情。第三、四句写山水之美,暗寓诗人仕途坎坷的感慨。第五、六句由眼前景物引出感慨和希望,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全诗语言平实朴素自然,意境幽美清新隽永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