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寓居二首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注释: “十口南迁”指全家向南迁移,“粗有归”表示虽有所归,却非完全安定。“一轩临路”形容住所靠近道路,“阅奔驰”描绘频繁的来往匆忙景象。
第二句: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注释: “市人不惯”说明当地人对新来的不太熟悉或习惯。“频频回首”可能意味着他们经常回头观望。“坐客相谙”表明周围的客人都互相熟悉。“便解颐”即微笑,表现出一种随和与接纳的态度。
第三句: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注释: “惭愧天涯”表达了一种谦逊或自省的情感,可能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反思。“善知识”在此处可能指的是有学问或有智慧的人。“增添城外小茅茨”描述的是增添了一些简单的居住设施。
第四句: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注释: “华严未读”可能指尚未阅读或学习《华严经》中的教义。“河沙偈”是佛教经文中的一种文体,含有大量比喻与典故。“偃仰明窗”意指在明亮的窗户下静坐沉思。“手自披”则表现了作者亲自阅读和领会经典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作者及其家人因战乱迁移到一个新地方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周围环境和文化的互动。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诗人传达了他对这一新环境的适应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新环境的直接观察(如“市人不惯频回首”),也反映了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便解颐”)。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捕捉,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文化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