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馀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应。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馀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应。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上元之夜前往西禅观灯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译文:
我三年没有走过家门前的小路,今晚却依然观看着屋内的灯火。
照佛有余,自己也能照亮,澄心之法无需刻意修习便已达到。
追逐欢乐的客人已经离去,忘记了回头,独自入定的僧人也没有回应呼唤。
再去西禅寺询问,隔着墙外听到的是鱼儿跳跃的声音。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上元之夜赴西禅观灯的情景之作。首句“三年不踏门前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接下来的诗句“今夜仍看屋里灯”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照佛有馀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他认为,只要心中有佛,自然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而无需刻意修炼,内心就能达到宁静的状态。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与认同。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应。”这句诗则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场景:一个是追逐欢乐的狂客,他已经忘记了回家的方向;另一个则是独自入定的孤僧,他并没有被外界的声音所打扰。这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展示了他对世俗世界的超脱与独立。
最后一句“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则是诗人对于西禅寺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能够再次前往西禅寺,与那里的僧侣们一同交流心得,共同探讨佛法的奥义。同时,他也期待能够从那里听到更多关于禅宗的故事,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的信仰与追求,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与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