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流注已鸣涧,西北霏微仅敛尘。
人意共怀艰食病,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贫无福,雩应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无一舍,终年苦乐会须匀。
【注释】
东南流注:指涧水的源头。鸣涧:山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有石鼓,相传周文公曾鼓此以治水事。
霏微:雨细而密。敛尘:使尘土静止。
艰食病:贫困饥饿。天公:指老天爷,借指自然现象。不仁人:不体恤百姓。
分贫无福:谓贫者不能享受福分。雩:古时求雨的祭典。应:感应,即有灵验。社有神:指土地庙里的土地神是会保佑人的。
田里相望:田野之间相互看见。舍:村落。终年苦乐:指一年四季的生活状况。匀:平均,公平地分配。
【赏析】
此诗写旱涝灾害给农民造成的苦难,以及诗人对此的同情和感慨。
首联写雨后涧水奔流,西北边陲尚且细雨蒙蒙,仅止于地面而停歇,这反映了当时西北一带仍受旱灾的严重困扰;颔联说,人们同病相怜,都希望老天不要只偏袒一方;颈联说,如果祈雨能如愿,那土地庙里的神灵就会显灵;尾联说,农民们互相观望着,看不到一个丰收的景象,他们终年劳苦所得也难以平均分配。全诗通过写农民对天象的观察来揭露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的情怀。